潮人称“拍锣撑”者,就是走江湖。“拍锣撑”,绝大多数为小团体组织,小者三、四人,大者二、三十人,极个别只有一名拳头师父 武术师,下同 。他们的谋生方法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是打鼓聚众。他们每到一个村寨,便挑选一个既有大树遮荫又较平坦的地方驻扎下来,一俟安顿停当,便紧锣密鼓地敲打起来,以招引乡民驻足围观;二是自吹自擂。由班主或一名资深的拳头师父在大庭广众面前大吹大擂一番,通常是先自报姓名、何处人氏、师出何处、归何门户,然后用手猛打胸脯,竭力鼓吹其拳术之精湛,其祖传秘方药物之灵验等等。为更有效地招徕观众,很多师父均采用表演的形式,即左手拿着小铜锣,右手拿着小锣锤,说一句话伴以一阵锣鼓。师父说话尽管有点故弄玄虚,但其绘声绘色诙谐风趣,加上锣鼓渲染,使之富有节奏感和吸引力;三是表演节目兼间卖药。这是走江湖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他们每表演一、二个节目卖一次药,反复进行至表演结束。

    走江湖,名目繁多,它有十二相七十二门。十二相中的“皮相”,即本文所述的“拍锣撑”卖膏药的流动小团体,他们中确有身怀绝技并有祖传秘方良药者,如跌打膏药,肚痛药、解暑药、蛇丸等,这些药物对农村常见的跌打、风湿、中暑和毒蛇咬伤等症确有良好疗效。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由于他们送药上门且价钱便宜,故颇受农民们的欢迎。“拍锣撑”虽然大多是七八个人的小团体,但其表演也不失多姿多彩,如幼年苦工的武术、惊心动魄的气功和变幻莫测的魔术等等,在锣鼓的渲染下,气氛十分热烈,令人大饱眼福。像这样的“拍锣撑”,每年可见到三、四班。此外,还有一种几年一遇的大班“拍锣撑”,它与小班迥然不同,主要有人员多 约二三十人 、节目艺术水平较高等特点,相同的是以卖药赚钱。这种大班有文的也有武的,文的是柔情似水的潮剧演出,武的是飞檐走壁的杂技表演,如以“五梅”冠名的杂技团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大班。

    在江湖上闯荡的人,大多智商很高,聪明过人,不但身有绝技,而且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十分滑头,在开场白的演绎和推销药品过程中便可见一斑。他们的人生也是十分坎坷和艰辛的。他们必须拜师习武学艺,历经沧桑饱尝苦难,方能炼就一、二步绝技。一年四季除农事大忙外,他们天天挑着一担笨重的行装 被装、道具和药品等 ,翻山涉水日晒雨淋,闯荡于各地乡村和墟镇,吃的是粗粮淡饭,睡的是墙边地板,过着浪迹天涯的生活。

你是本文的第113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8-01-06
作 者: 方礼豪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