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居住在福建,尤其是潮汕地区的黄姓人,大部分属于禾坪派和紫云派后裔,他们是灿烂的黄氏星座中的两个耀眼的星座,是闽粤黄氏,也是潮汕黄氏的主流。因此,有必要对紫云派和禾坪派作进一步介绍。
    江夏黄氏传至119世黄峭,乃开基福建黄氏禾坪派始祖黄膺九传裔孙。父名黄锡,祖父名黄任。黄峭名岳,字仁静,号青罔,峭或峭山应该是他的谥号。生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丙申十一月廿七日,赋性深沉有大志,智勇俱备,甚有韬略。唐末乾符六年黄巢兵陷邵武,大肆掳掠。时黄峭年方8岁,嫡母及诸兄长皆随父于为官任上。由祖父带同生母杨氏南逃避灾。杨氏母于逃难途中,祖孙乃跋涉抵漳州龙溪县兰水乡之上官庄。上官庄共有上官、吴、郑三姓。经大儒李师撮合,娶三姓中各一女为妻。李师相其长后必成大器,乃悉心辅导教诲,遂登唐熹宗戊辰科第九名进士,授高邮镇参事。又经李师指引,上表朝廷,请给假修复邵武被毁家园,得到皇帝允许并赐予白银二万两。江夏黄氏南迁的又一发祥地福建邵武禾坪鹳鹤,历经一次战乱的冼劫,已经是满目疮痍,令黄峭惨不忍睹。他重整园秽,重修屋舍,重建学堂,鼓励子弟向学,整肃纲纪族规,恤老抚幼助孤贫。没多久,禾坪鹳鹤又是生机盎然,人丁兴旺。黄峭回朝复命。不久,他被唐昭宗封为千户侯,钤辖两广、江浙军务。巡抚吴、闽、粤,迁平章阁直学士兼工部尚书。唐灭而五代十国继起,朝代更替。 60多岁时告老返乡。黄峭生有21个儿子,合家男女老少子孙共240多人。这位黄氏禾坪派的新一代掌门人,不单有开拓精神,而且眼光开阔。他饱阅了政治动荡给人民和官宦人家带来的祸害,想,狡兔尚且有三窟,何况人乎? 于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黄峭和下文将述及的黄守恭所做出的重大决定均极富传奇色彩和故事性,我们就干脆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开讲吧。
    第一个故事:黄峭分迁十八子
    有一天,一向持家勤俭的黄峭老太公,忽然传令家丁大摆家宴,把21位儿子和他们所生的孙子孙女共240 多人口召集于一堂,有关的亲戚朋友也邀请前来。偌大的黄氏大公厅座无虚席,公龛上明烛高烧,香烟缥渺。子孙和亲友们已感到他们的老父亲老祖父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一个个神色庄重,黄氏大公厅上气氛严肃。果不出所料,黄峭先领导众人起立,向列祖列宗神位行三叩首大礼,然后让大家坐下,开口说话:“今日叫各位子孙前来聚会,是有一要事相商。我今年已近七十,垂垂老矣。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归于泉下者有日。托祖先洪福,目今我族人丁兴旺,子孙有为,吾纵骑鲸西归,又有何憾哉! 只是心中仍有一事未了,耿系于怀。故今日召尔等前来,共商此事。吾娶妻三房,生子21人,21子也皆已成家,娶妻育子,各有所出,全家合计240多口矣。有儿孙2印多人常绕膝下承欢,此乃人生一大乐事,吾一垂垂老者,何尝不思享此天伦之乐?但既生尔等,便当为尔等及后代子孙作千秋万代计。吾观本乡地窄田少,虽目前足可供几百人,以至几千人之食用,但我族人口日增,几百之后便是几千以至几万几十万,供给必将日益浩大,何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吾自为官巡抚八闽及吴粤等处,见其地沃野千里,河流纵横,气候宜人,且人烟较稀,甚有发展余地。我意三妻各留长子奉侍。其余18子另创箕裘,各择胜地安居创业。不知尔等意下如何?”
    原来父亲召集家族会议,是要讨论分家创业的大事! 封建社会的大家族,讲究长幼尊卑有序,孙子们都默默不敢开口。黄和乃是黄峭长子,他虽感此事来得突然,但仔细思想,又觉得父亲大人的话句句在理,便首先发言:“父亲大人此举是为我辈子孙日。后着想,我等焉敢不遵?只是眷念双亲年老,正须子媳们晨昏奉侍以尽孝道,今日命我等远去,于心不忍。况兄弟们朝夕相处,今日一旦分别,不知后会何期,手足骨肉之情也难割舍!”
    众位兄弟纷纷表示赞同。黄峭又说道:“尔等此言差矣。常言道,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事之常理。男子汉大丈夫自应有四方之志,何必效儿女情态。既然明白为父之言有理,就分头行动吧,吾心中有数,不必为吾担扰。”
    黄和知道无法说服父亲收回成命,便说:“既然如此,孩儿们遵命就是。只是小弟年齿尚幼,出外创业艰难,不如留下三小弟奉侍双亲,我等三位年齿稍长的愿分迁他处。”
    黄和的意见立刻遭到黄峭最小的儿子黄层的反对:“大哥的心意我领了,但是长房继承守业乃是古来成例,不可有违。大哥放心,小弟们到了他处,一定窜出一番事业!”
    黄峭听了轻轻点头,说:“层儿此言甚是,正合吾意。好吧,此事既已议定,就勿再迟疑。吾今将家中所积纹银八百秤,铜钱80万贯,作21份均分,尔等各自收领, 而后择吉起程。”
    240多位子孙各自躬身唱诺:“谨遵父亲(祖父)训示。”黄峭脸上露出笑容,说:“好吧,现在各自人席,务必开怀畅饮。”他带头举起了酒杯。这一顿家族盛宴在依依惜别和凝重的气氛中进行到子夜时分。到了黄峭亲自择定的黄道吉日,除了留下的3位长子,其他18子便纷纷收拾行装,胸揣族谱,准备起程。黄峭和他的3长子到村口送行。真是执手互道珍重,热切切的话儿说了一遍又一遍。黄峭抑下心中情态,面色如常,又对将要远行的儿子们训示一番:“尔等记住,吾打发尔等兄弟18人各择胜地创业安居,非是要拆散尔等兄弟手足之情,若是今后子孙相逢如路人,非吾愿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况尔等皆是吾之子孙! 人可以分散居处,手足之情却须常系心中。为使异日子孙相逢有个凭照,吾已于昨夜吟得遣子诗一首,此诗也是认祖诗。今此诗分抄于尔等。不仅要熟记于心,还须代代永传,切记切记!”
    说罢,即把遣子诗亲手分交与诸子。诸子展纸拜读,诗曰: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在立纲常。
    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
    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黄峭让诸子读罢认祖诗,说:“能吟此诗者即是吾之一脉传承也,凡派下子孙,各须谨记在心!即使不认识这八句诗,凡是黄氏,也皆是我族之宗亲,也应以礼待之,不可视为路人也。”
    各位将要远行的子孙,把这首联络感情宗谊的认祖诗,细心珍藏,认真默记,黄峭的三位夫人:上官氏妈、吴氏妈、郑氏妈也各有诗赠与自己所出儿子与孙子。当日相送者,将远行者,共有数百人之众,数百人云集福建邵武鹳鹤村口,是何场面? 言语不足以表达心中之情,便歌以咏志,慷慨而激昂! 歌诗送别乃古人遗风。情之所至,按拍踏歌,煞是凄美壮观——比易水之滨,荆轲舞剑,高渐离击筑,宋玉悲歌的场面有过之而无不及。易水送别算什么,荆轲赴秦庭又算什么?那是绝望者铤而走险的最后一击。而黄峭的18位儿子,是出发去开辟新天地,在他们的面前阳光灿烂,一片光明。
    远行的18子,再一次拜别了养育他们长大成人的双亲,告别了养育他们的这方土地,便登程出发,开始新的人生征程。向着南方,向着父亲所津津乐道的粤地潮境出发,去开辟属于自己,属于子孙未来的新天地。    
    黄峭的这一决定意义重大。18位儿子合共近 200人的黄氏移民队伍如同茁壮饱满的种子,经黄峭之手撒向四面八方,便很快地在八闽和潮汕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抽芽、开花、结果,在充足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日益枝繁叶茂。故今日生活在潮汕的黄氏人,黄峭派下的子孙占有很大比例。黄峭一名峭山,所以禾坪派又称黄峭派,峭山派。
    黄峭21位儿子依次排歹U是;黄和、黄梅、黄荀、黄发、黄盖、黄潭、黄城、黄楚、黄政、黄化、黄龟、黄衢;黄洋、黄延、黄卢、黄福、黄允、黄林、黄塘、黄井、黄层。
    紫云派呢?在福建,紫云派也有一个流传更广的传说。这个传说不单在民间广泛流传,而且被载入历代的县志府志。
    第二个故事:紫云罩古寺,五子分五安曾任晋安太守的黄元方七传至黄守恭已是唐高宗年间。此时黄家已是泉城内有名富户,黄守恭广置田宅,乐善好施,善名远播,邑人尊称他“黄长者”。一日,年届50的黄守恭忽然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奇痒无比,四处求医问药,却是半点不见好转。有人说,黄员外得了麻疯病啦。从表面上看,也确实处处显出麻疯病的征兆。按当时的医学知识,麻疯病不单是不治之症,而且还说明是这人生活不检点所造成的。黄守恭自信自己没什么不良行为,可就是药石无效,难堵众人之口,心中非常苦恼,于是许下承诺:不管是谁,只要能医好我的病,他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一日,一位游方僧人来到府中,对黄守恭说:我是佛祖派来为员外消灾的。这位和尚法号匡护,是位道行高深的得道禅师。果真,匡护禅师很快就把黄守恭的难言怪疾治好了。他治好了病,也不告辞,就扬长而去,继续他的游方生涯。一个月之后,匡护禅师又回到泉州,这回,一见面就说:“贫僧此来是来向施主讨承诺的。”
    黄守恭先施大礼,而后开口:“大法师医好我的痼疾便不辞而别,我正愁大恩无以为报呢。今日法师来得正好,请法师尽管开口,法师索要什么,我一概满足。”
    “贫僧四方云游,无以为家几十载,今已老迈,想求施主舍地一块,让老衲建筑僧舍以蔽风雨,不知施主意下如何?”
    “此事轻而易举,弟子有的是土地田园,法师要多少尽管开口。”
    “老衲所求说多也是多,说少也是少。一袈纱影足矣。”
    黄守恭以为自己听错了,说:“法师莫非戏言,一袈纱影地如何建寺院?”
    “老衲不是说过么,老衲所求也大也小,只怕施主会反悔。”
    “法师说哪里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法师只求一袈纱影地,就请法师随意圈定好了。”
    于是匡护禅师就解下身上所穿袈纱,向着空中一抛。哈哈,这下连一向慷慨大方的黄守恭也呆了,心中暗暗叫苦。原来匡护禅师抛向空中的袈纱,不偏不倚刚好把天上日头全罩住,地上现出了一大片的袈纱影子。富甲全泉州的黄守恭员外,田园庐舍说起来至少也一里方圆,现在这方圆一里全罩在袈纱影之内了。黄守恭知道是遇上了活佛,伏地便拜:“法师道力高深,弟子有眼不识泰山,弟子所有愿尽归寺院。只是弟子一家从此便无寸土,但求法师慈悲,指点弟子一个安家去处。”
    匡护禅师呵呵大笑:“施主言重了,老衲哪有什么法力,乃是施主与我佛有缘。我佛慈悲,岂有夺人生路之理,请施主看个仔细,那袈纱领口处,不是还有一处阳光么?今后施主可于是处安家,与老衲互为比邻,将来便是施主你本人的檀樾祠,施主一家从此与佛世世结缘,岂不更好!”
    黄守恭顺着禅师所指望去,果然有一缕阳光从袈纱领缺口处射过,那处地面居然阳光灿烂。黄守恭又是跪地伏拜。
    于是匡护禅师和黄守恭各自择吉鸠工,和尚建寺,员外盖宅院。过不了多久,寺院也建成了,宅院也竣工了。这座寺院就是全国闻名的泉州开元寺,而寺内现在仍有一座檀樾祠,祠主就是献地供和尚建寺院的泉州员外黄守恭。而开元寺的报恩堂中,供奉的也正是匡护禅师的坐像,开元寺尊他为开山祖师。此传说虽然极富传奇色彩,也很类型化,跟潮阳灵山寺洪员外与大颠和尚的传说有相似之处。但民间传说免不了如此。黄守恭献地建开元寺却是确有其事,《泉州府志》、《开元寺志》均有记载,泉州人也津津乐道。    
    传说,开元寺建成之后,黄守恭在寺与自己宅院相连的空地上,种有桑树园一片,每有祥瑞之事将要发生,黄守恭便发现桑树之上有白莲花灿然开放。而开元寺大雄宝殿屋顶上空,也常有一片紫云笼罩,匡护禅师说,此谓之“桑树献瑞”与“紫云盖顶”。据说,“桑树献瑞”与“紫云盖顶”曾是古代开元寺最负盛名的景观。让黄守恭分外高兴的是,他虽然献出了所有的田园土地建寺院,但事业却更加兴旺发达,没过几年,又是泉州首富。且连得贵子,把个黄守恭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不由得对匡护禅师更加佩服。但是黄守恭将田园土地施舍寺院,此举仅仅是他本人一己之善行,他也有过于常人的精明眼光。黄守恭跟黄峭一样,十分着眼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匡护禅师看出他的心事,向他建议:“若要子孙世世繁盛炽昌,应该发扬子孙的才能,让他们有施展的空间,应该鼓励他们离开父母,随处开基立业,分头发展,不可株守泉城,各个房头抱成一团,如鸟儿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吃祖宗现成饭。”黄守恭早已有此想,只是一时拿不定主意,一经匡护禅师点拨,心头豁然开朗,便向禅师请教:“禅师所言甚是,弟子也有此意,禅师云游四海,见多识广。依禅师之意,儿子们该往何方开基创业最好?”
    匡护双眼微闭,手捻佛珠,徐徐说道:“凡有地名带安字者,便是紫云子孙开基处。而后繁衍四方,播迁海外。可保子孙万年昌盛发达。”
   黄守恭闻言大喜。原来福建地名有安字者不少,便决定马上诉诸行动。他有五个儿子,分别是:黄经、黄纪、黄纲、黄纶、黄纬。他把他们召集起来,说明来意,让他们迁居到同安、惠安、安溪、南安、绥安(今漳浦及云宵县)等地。故有“五子分五安”(也有一说仅有“四安”)之说。因黄守恭舍地建开元寺之后,寺顶常有紫云笼罩,故称这一派黄氏为“紫云派”。紫云五安在各自的迁居地立定脚跟之后,又遵照祖训和匡护禅师的预言,向福建各府县播迁。而后,有的或为官,或经商,或投亲,或避灾,又先后越过汾水关,进入潮州地面,在潮汕这块土地上开枝发口十。
    据传,黄守恭在送诸子远行时,也有遣子诗送与儿子们。其内容与黄峭的遣子诗意思差不多,无非是祝愿他们兴旺发达,子孙昌盛,无非是教诲他们要艰苦创业,要互爱互助,不一而足。
    但是,紫云黄氏并不仅仅只有黄守恭派下的五安或四安世系。曾任晋安太守的黄元方,在居福州期间,创居福州黄巷,至其孙黄璞,为著名学者,《福州志》有传,他在黄巷的故居被列为福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璞后迁居福建莆田。因为黄守恭献宅建泉州开元寺,名声卓著,黄璞这一派也称紫云黄氏。紫云黄氏潮州开基祖黄詹即是黄璞裔孙。
    正是黄峭和黄守恭的卓见远识,才使得黄氏大家庭中的禾坪派和紫云派不论是在福建还是在潮汕地区,不论是在人口总数上还是在事业成就上都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

你是本文的第4202位读者
来 源: 《潮汕黄姓》
作 者: 卢继定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