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民间艺术香稿塑几成“绝唱” 文化习俗 图1张
                                                     陈瑶陈史摄影报道

    

    三捏两弄,竹刀竹签翻飞,一团软得没有形状的香稿泥便现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在潮阳区棉北香稿塑艺人、现年76岁的黄斯毅家中,老艺人向记者展示他的绝活。

    香稿塑是黄斯毅的父亲黄星阁独创的一门民间艺术,在全国独一无二,黄斯毅师承家传,是香稿塑的唯一传人,一生致力于香稿塑的创作,并于近日获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评选的第二批“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我国优秀民间艺术堪称国宝,然而在今天,许多民间绝活已快成为“绝唱”。作为潮阳独有的香稿塑也面临着失传、成为“绝唱”的危机。

    惟妙惟肖人物个性十足

    走进黄斯毅那简陋的家中,大大小小的香稿塑作品深深地吸引了记者:《二仙对弈》中,棋局处于不利形势,铁拐李圆瞪双眼,两眉紧锁,苦苦思索破解之道;张果老神态自若,环抱双膝,扭头笑看铁拐李紧张之态。《钟馗》中钟馗骑着毛驴,两眼圆睁,眉目上挑,仿佛正在叱咤一名作恶的小鬼。《戏秋香》中华文华武二公子垂涎婢女秋香,既色迷迷又滑稽,让人捧腹……在长期实践中,黄斯毅将人物的动态进行概括和提炼,在写实中去掉繁琐,在繁琐中寻找概括,手下捏出的人物都个性十足。

    黄斯毅现在手头上的活计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乳姑不怠》,已接近完成。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满面皱纹,佝偻着身体,而儿媳唐氏轻解罗衣,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长孙夫人。这两樽人物,无论形态还是神态,均令人叫绝。据了解,黄斯毅这件《乳姑不怠》作品准备参加下一届的省精品展。黄斯毅告诉记者,中国人向来重视孝道,“二十四孝”的故事在现代仍然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也符合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他对这件作品获得成功很有信心。

    绝活秘诀“有心无性”

    黄斯毅最记得的是,有一次,他在创作潮剧《王茂生进酒》中的一个贪官形象时,总是拿捏不准这个贪官的性格,应该用哪个动作才能最好地表现。整整五日,他食不知味。有次下班回家时,有个学生跑上来问他:“黄老师,你怎么无端端指手画脚起来了?”黄斯毅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想得入了神,以至在大街上比划起来。后来他制作出来的贪官形象,浑身上下似乎都活了。

    黄斯毅制作香稿塑多年,最深的体会是要“有心无性”,听起来很玄,细说来也不无道理:所谓有心,就是全心全意,投入到这个艺术世界中;而无性,就是戒掉俗人都有的“贪”、“嗔”、“恚”之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诱惑,对艺术的态度永不改变。

    辉煌一时曾收十二学徒

    在潮汕民间游神赛会、祭祀神灵活动中,大神香是最普遍的供品之一,把香稿树的木质层碾成粉末状,就是神香的原料。早在清代,就有人将这种原料捏塑成各种龙凤、花鸟、虫鱼附在大香上作为装饰的,这就是香稿塑的雏形。解放前,黄斯毅的父亲黄星阁汲取澄海纱丁、陶塑、泥塑的艺术精华,根据香稿可塑性强的特点,创出立体人物香稿塑,当时被称为“稿香灯”,由于它的工艺精美、比泥塑更坚固等特点而深受欢迎。

    黄斯毅18岁时跟父亲学艺,苦学扎胚、捏塑、入色彩画、上光、打蜡等工艺技巧,尽得绝艺精髓。在塑造形象时,其神态、动作都得由自己设计,于是,黄斯毅特别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抓住那一瞬间的神态。

    1956年,黄斯毅与父亲首次合作的香稿塑作品《十五贯》,由潮阳手工业局送往广州展览,后被广州文化公园收藏,从此,汕头香稿塑声誉鹊起。黄斯毅也进入了潮阳工艺美术厂,从事香稿塑的艺术创作,他创作的玩具“偶戏头”、“粤式脸谱”等挂、摆件,深受欢迎。1959年为宣传敬老院,黄斯毅依照一位老木匠的外形,运用香稿塑的各种技艺,结合自己平时所学的书法艺术,创作了《二老弈棋》,轰动一时。此作品后为广州陈家祠展览馆所收藏。上世纪70年代左右是香稿塑市场相对繁荣的一段时间。那时,黄斯毅与父亲所在的潮阳县工艺美术厂,来自各地的订单总是络绎不绝。尤其是他创作的“偶戏头”、“粤式脸谱”等玩具都供不应求,吸引了许多东南亚侨商。仅仅依靠父子两人纯手工的工作,每个月还做不到10件作品,于是黄斯毅陆续吸收了12名学徒,并改造了香稿塑工艺,利用石膏模让学徒迅速掌握了香稿塑的制作。

    后继无人面临“艺尽人穷”

    而三四十年过去,香稿塑艺术如今却面临着传继无人而绝种的局面。“现在香稿塑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四个字:艺尽人穷。”黄斯毅对此毫不讳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富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渴望,而香稿塑产量低,又卖不起价,而且往往花费创作者极多的心血和时间,原来所收的12名学徒渐渐忍耐不了这种清贫的工艺人生活,全部转行去了。如今的年轻人都不肯学这门技艺,这门潮汕民间特有的艺术已在我们的视线中渐去渐远,甚至已经完全退出了城市居民的视线。因为年老眼花,灯光下也看不清楚,黄斯毅现在只有白天在外面走廊借着自然光工作。邻居一个年仅十来岁的小男孩经常趴在栏杆外看着他工作,对桌面摆放的精致的香稿塑赞叹不已。有一次,黄斯毅忍不住问他,要不要跟着他学习香稿塑?可得到的回答却让他伤心不已:“我跟你学,你每个月给我多少钱?”

    唯一心愿出书给绝活永留人间

    年逾古稀的黄斯毅,面对已有百年历史的香稿塑技艺即将失传,深感忧虑,叹惜不已。为了让这门绝活永留人间,他正筹划着为香稿塑出一本书,将他的作品尽量地收集到这本《香稿塑作品集》里去,可以让后人知道什么是香稿塑,让更多的人认识、喜欢这门潮汕独有的民间艺术。黄斯毅告诉记者,他正准备创作一套《八仙骑八兽》,这将会是代表他在香稿塑艺术上的最高水平。如果这套作品能早日完成,香稿塑的书也就能早日问世。本报记者陈瑶陈史摄影报道

    1956年,黄斯毅与父亲首次合作的香稿塑作品《十五贯》,由潮阳手工业局送往广州展览,后被广州文化公园收藏,从此,汕头香稿塑声誉鹊起。黄斯毅也进入了潮阳工艺美术厂,从事香稿塑的艺术创作,他创作的玩具“偶戏头”、“粤式脸谱”等挂、摆件,深受欢迎。1959年为宣传敬老院,黄斯毅依照一位老木匠的外形,运用香稿塑的各种技艺,结合自己平时所学的书法艺术,创作了《二老弈棋》,轰动一时。此作品后为广州陈家祠展览馆所收藏。上世纪70年代左右是香稿塑市场相对繁荣的一段时间。那时,黄斯毅与父亲所在的潮阳县工艺美术厂,来自各地的订单总是络绎不绝。尤其是他创作的“偶戏头”、“粤式脸谱”等玩具都供不应求,吸引了许多东南亚侨商。仅仅依靠父子两人纯手工的工作,每个月还做不到10件作品,于是黄斯毅陆续吸收了12名学徒,并改造了香稿塑工艺,利用石膏模让学徒迅速掌握了香稿塑的制作。

    后继无人面临“艺尽人穷”

    而三四十年过去,香稿塑艺术如今却面临着传继无人而绝种的局面。“现在香稿塑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四个字:艺尽人穷。”黄斯毅对此毫不讳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富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渴望,而香稿塑产量低,又卖不起价,而且往往花费创作者极多的心血和时间,原来所收的12名学徒渐渐忍耐不了这种清贫的工艺人生活,全部转行去了。如今的年轻人都不肯学这门技艺,这门潮汕民间特有的艺术已在我们的视线中渐去渐远,甚至已经完全退出了城市居民的视线。因为年老眼花,灯光下也看不清楚,黄斯毅现在只有白天在外面走廊借着自然光工作。邻居一个年仅十来岁的小男孩经常趴在栏杆外看着他工作,对桌面摆放的精致的香稿塑赞叹不已。有一次,黄斯毅忍不住问他,要不要跟着他学习香稿塑?可得到的回答却让他伤心不已:“我跟你学,你每个月给我多少钱?”

    唯一心愿出书给绝活永留人间

    年逾古稀的黄斯毅,面对已有百年历史的香稿塑技艺即将失传,深感忧虑,叹惜不已。为了让这门绝活永留人间,他正筹划着为香稿塑出一本书,将他的作品尽量地收集到这本《香稿塑作品集》里去,可以让后人知道什么是香稿塑,让更多的人认识、喜欢这门潮汕独有的民间艺术。黄斯毅告诉记者,他正准备创作一套《八仙骑八兽》,这将会是代表他在香稿塑艺术上的最高水平。如果这套作品能早日完成,香稿塑的书也就能早日问世。
    

你是本文的第115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8-02-17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