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汕头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04年,至今已有112年的历史。在一个多世纪的风云岁月中,百年母校教书育人,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从校园里走向社会卓有成就的学生有:中科院院士楊遵仪,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当代文学大师秦牧等,能够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尊师重道,教学相长、人才辈出的校园里读书,是我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美好记忆。尽管我在校读书学习时正处于“十年文革”期间,“停课闹革命”的口号响彻校园每个角落,“读书无用论”的声音时时扰人耳根,然而,对知识的挚爱激励着我,在每一学期仅有的三分之一授课时间内静心于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如饥似渴的汲取点滴知识。 惊鸿一瞥,40多个春秋过去了,鲁本斯、倪水波、方丹云、林炳元、苏伟乾等老师的音容笑貌宛若眼前,时光易逝,师恩难忘。在那个年代,老师们都是汕头市教育界出类拔萃的名师,当之无愧的“优秀园丁”。正是他们笑对凄风苦雨,秉承师德爱心,一如既往地履行职责,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至今,我仍然记得在喧闹的课堂上,鲁本斯老师那句语重心长的话:你们今天不认真学习,将来总会有后悔的一天。我也同样记得苏伟乾老师住在楼梯转角那间狭窄的房屋里,虽然只容得下一张睡床,一台钢琴,但是他坦然地说:这又算什么,我是生活在音乐声中的。多么高尚的师德!多么崇高的精神! 我在母校的时光里名义上是一名学生,然而三分之二的时间却是“不务正业”。在“亦工亦农”和“三学”的号召下,我们走岀课堂,融入社会,“工农兵”的行当样样干过——我们在广东农药械厂同工人一起刨铁件、在潮州郭陇村同农民一起插秧苗、在牛田洋同部队战士一起收稻谷,莲塘红毛顶“五·七”分校也留下了我们劳动的身影。正是老师们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以渊博知识熏陶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历史巨变可以刷新校容校貌,却无法淡化学子的母校亲情。如今,每当我想起母校的那段沧桑岁月,想起讲台上老师那朗朗的声音,想起下课铃响后,老师离开教室时那孱弱的身躯,感恩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我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我一辈子忘不了:母校是我成长的摇篮。 岁月流金,如今的母校已经旧貎变新颜,连校门的坐向也由南改向了北。记忆中那幢斑驳的钟楼,还有一排排黄墙灰瓦的教室已经被历史长河所淹没;取而代之的是壮观的教学大楼、科技馆、图书馆,当然还有宽阔的操场、红色的塑胶跑道。抚今追昔,我感慨今天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
你是本文的第80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6、12、4 作 者: 吴源平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