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饿劫年”——吊达濠万人冢文 最新 图1张

    一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农历癸未年),对潮汕人民来说,是一个梦魇般的恐怖年头:“……是年春亢旱,米贵,大饥饿;夏,大旱,饥荒,自去年冬至今不雨将5月,饥民抢食……”
    在新编的《汕头市志》里只有这几个冰冷的文字。在这行文字背后,那是一幅多么惨厉的乱世殍民图:
    《潮阳县志》记载:“据民国34年调查,本县在日军侵占期间的癸未年,饿死病亡13.44万人,遭敌祸致死者9.87万人。”当时潮阳县长胡公木在年度报告中写道:“三十二年米荒严重,弃婴塞途,饿殍载道……受敌祸米荒之害者,人民死亡20万人,转徙7万人,老弱残疾5万人,房屋拆毁15万间……”到了年底,胡公木向省政府具文报告:“赤地千里,田禾损失逾30万亩,灾黎达35万人。”
    单是潮阳一县,该年饿死者即达20多万人,那么,整个潮汕死难者究竟有多少,限于资料,我无法完全统计,但肯定会是一个让人骇然的数字!
    这就是距今逾70年,人们谈之色变的“饿劫年”!
    然而,除了以上志书一星半点的记载外,我们迄今没有一本完整而翔实的文字和图片实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疏漏和遗憾。
    好在历史仍以无法磨灭的刻痕坚守着它固有的位置,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让我们凭吊,让我们警醒。
    达濠万人墓就是一个让人痛楚的部位。
    二
    达濠万人墓位于濠江区政府东一公里处,一个平缓的小山坡,林木环抱的一片静寂之所,这里埋葬着近万位在“饿劫年”无辜死难的濠人。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每学期至少会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活动——到万人墓“忆苦思甜”。程序大同小异:到墓地聆听老人们讲“乡史”、“家史”,接着每人吃一碗难以下咽的野菜煲——“阶级菜”,然后排队向密密麻麻的坟丘行礼。那时候我觉得好奇怪,为什么墓碑上不是刻着姓氏人名,而是刻上“×月×日××位”。老师告诉我们,那是当天收埋的尸体具数。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我可怜可悲的先辈,生命,竟如同草芥!
    “饿劫年”——因饥饿而酿成大浩劫,这个称谓所折射的意义是深刻的。从表面上看祸患始于天灾——连续4个多月的大旱,田园颗粒无收,其实深层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成因乃是起于人祸——是日本侵略军在达濠长达六年的蹂躏和掠夺所造成的惨烈后果。可以说,1939年日寇的铁蹄踏上濠岛的那一刻,早为“饿劫年”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一九三九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凌晨,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炮舰在东湖近海对达濠岛进行一番轰炸后,一队约300人的兽兵从莲澳(今海滨游泳场)登陆。据东湖村的老人们回忆,当天早上各家各户正在门口挂艾叶(端午节俗,意在驱邪),日本兵队列就开进乡里,原驻扎在东湖海滨凤安哨卡和严家祠堂的“国军”(一个连)闻风逃上东湖岭顶。9时许,鬼子进攻岭顶,遭到狙击,退回严家祠堂。次日,日军改变进军路线,强迫乡民林亚国和李亚亭带路,进攻达埠三乡,当到达下尾时,日军对照军用地图,找不到下尾塔(于年前倾圯),以为林李二人带错路,遂开枪杀害。在田间又抓了一农民,强迫带路,当天中午占领了达濠古城,驻军新园(今机械厂)。尔后,日寇以达濠为跳板,全面侵占了汕头市以及潮汕地区。
    三
    1943年,潮汕春旱,颗粒无收。田野里惊现无数死蛙残骸,人们已预感到这一年劫数难逃。从三月起各家各户的米缸已经底朝天了,乡人开始上山挖野菜、草根充饥,马粪中残留的谷粒都成争抢的对象,东湖海面漂来一只死象,肉已腐烂,饥民抢食,结果几十人中毒身亡;青林莘香里一五岁女童以其姐尸虫充饥;东湖一农妇饿昏了脑竟杀死亲生女儿烹食……
    天灾和寇祸,扯开了达濠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从五月初开始,因严重饥饿而全身水肿的乡人开始大面积死亡:赤港乡张姓一家七口,全数死亡;青林乡李家二十余口仅剩三人逃荒到外地;路上行人,突然忽喇喇倒下几个,一摸已断气身亡;我的父亲一觉醒来,大伯父已经冰凉……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斥着无人收埋的尸体,腐烂的尸体在阳光的曝晒下发出难闻的恶臭。
    然而,就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日本侵略军和汪伪政权加紧对达濠的奴役和控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濠人出海遭禁,偷偷出海捕涝的渔人被日寇用锁链串起,沉入海底;海外汇入的侨批悉被日伪没收;青壮劳力被强迫到下尾修筑工事,稍有不从而被活埋者三百多人;强迫一批四百人的青年远赴越南当苦力,到1947年仅剩120人返回……
    达濠,这个开埠早于汕头市区的千年古镇,喧闹的街市骤然萧条,死的死,逃的逃,人口锐减,癸未年底人口仅为年头的三分之一!
    四
    历史的灾难让赤港山仔后那片山坡成为一处永远的凭吊之所。
    面对岛上每日超过百具无法收埋的尸体横陈在道边或各处破屋,崇德善堂等民间慈善机构凭借微薄的力量承担起了本不应由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他们派出空着肚子的义工,四处寻找尸体,抬到赤港山仔后,每天一穴,象腌萝卜一样草草收埋,立一瓦片,上书月日位数。从农历五月初四至十一月十四日共营一百六十多穴,总计埋尸近万具。据不完全统计,达濠岛上当年死难者为一万六千多人,占总人口三分之一。
    日寇投降后,1946年7月,崇德善堂又倡义举向海外募捐,筹资修葺墓地,按穴立碑,仍记月日和位数,另于西侧筑一总墓,名曰“万人冢墓”,并勒铭概述当年惨状,碑文为:
    嗟吾濠民,生兹乱世,战祸所被,饿馑流逮,逝者露胔,存者陨涕,薄木难求,轻棺莫市,乃营巨穴,瘗骨山阿,遗骸弗辨,徒唤奈何,荒郊寂寂,翠岫峨峨,万载千龄,哀此坎坷。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墓园又经过几次修缮,最大规模的一次是1981年,海外乡亲、社会各界筹资扩建墓园,全面修整,并于园中竖一纪念碑,碑文曰:
    累累之冢,乃癸未受难同胞瘗骨之所,时日寇南侵,濠岛沦陷,锁港封船,交通梗阻,又逢苦旱,田园失收,米珠薪桂,民无以生,饿殍遍地,收埋日以百计,窀穸未能分营,统埋巨穴,无辜濠民,罹此浩劫,生悲死恨,哀思绵绵……俾后人之凭吊,世代之毋忘,是记。
    2005年秋,在濠江区政协的主导下以及多位委员的大力支持下,墓园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重建,并嘱我撰文以记:
    公元一九四三年,岁在癸未,时濠陷日寇已逾四载,生灵尽墨;又值旱荒,濠岛十室九空,饿殍雍途,惨状骇人。善德义士收殓统葬于此,曰“万人冢”,迄今六十余秋矣!间有数次修葺,树碑记事,规模遂成。一九九五年,汕头市委、市政府命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警策后人。启教之功,邑中未有及者。
    碑文,记载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但碑文,又仅仅是索引。我想,事件折射的现实意义和后人对事件本身的思考,才能超越文字,它,直抵人的灵魂深处。
    墓园和每一个达濠人都有关联。万人冢自建成以来,成为乡人和海外乡亲瞻仰凭吊,寄托哀思的纪念地。每年清明节和中元节前后,常有机关、工厂、学校、归侨组织前往祭拜或参观,多年来“忆苦思甜”这项特殊的纪念活动成为达濠以至汕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九九五年,汕头市人民政府把万人墓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有关部门还制作了录相资料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铁的事实,证明了日寇在我中华犯下的滔天罪行。自此,墓园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前往参观凭吊的人数逐年激增。

你是本文的第59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6、22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