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们把毫无根据,胡编乱造称为“杜撰”。
有人引宋代王《野客丛书·杜撰》: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说“杜撰”一词,来源于此。 笔者以为,“杜撰”一词就源自这一则鲜为人知的笔记文似可商榷。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杜,甘棠也,从木土声。”清代段玉裁注曰:“杜实而可食,则谓之甘棠。凡实者皆得谓之杜。……借以为杜塞之杜”。现代的“杜绝、防微杜渐”等词语皆用上述的“堵塞”之义。 上引的《野客丛书》的一段话之后,丛书作者又说:“然仆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如言自酿薄酒,则曰杜酒。” 清代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谓虚造为杜造,或曰杜撰。” 由此可知,“杜”是从“实”引申为“塞”,再引申为“不通、虚假”;“撰”也可通“造”。总括起来是“凭空捏造”的意思。 宋《朱子语类》:“道理人却说得去,法度却杜撰不得。”清·赵翼《题百体寿字》诗:“就中亦有杜撰笔,世无可证聊相期”。历代都有“杜撰”一词,不是潮语所特有。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