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从汕头走上摄影之路 最新 图1张
    几年前,一次外出参观专题摄影回顾展,几幅老照片引起了我们一行的注目,因为在照片的下端都注明“沙飞,上世纪30年代摄于潮汕地区”。对于沙飞,我知道他在战争年代是一位知名的摄影师,曾有多幅摄影作品选入中国邮票图案中并被广泛用于媒体宣传上。但对于他与潮汕的关系,就不甚了解了。最近,在一次翻阅史料时,我无意中获知,80年前,沙飞离开汕头,来到上海,从此开始用相机记录中国现代史上一幕幕重要的瞬间。抓住这一线索,我努力寻找沙飞的人生痕迹。
    沙飞,原名司徒传,祖籍广东开平赤坎镇书楼村,1912年5月5日生于广州长堤大马路潮音街一个药商家里。1920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初级小学,1926年初考取广东省无线电专门学校及广州育才英文学校,时年14岁。北伐前夜的广州掀起反帝爱国热潮,少年沙飞深受影响,有了爱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有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他毅然从军,1926年7月至1931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当报务员。先投身北伐,到上海、宁波、徐州、济南、北平等地。北伐胜利后,他在广西梧州云盖山军用长波无线电台驻扎了3年。5年的军旅生涯,锻炼了他的体魄,磨炼了他的意志,开阔了他的眼界。1932年春,沙飞被时任汕头电台台长的族亲司徒璋邀请,到汕头无线电台(商、军两用)担任特级报务员。此时,他虽受到司徒本家的照顾,月薪颇丰,但仍焕发出一股爱国热情,与电台登记员兼英文打字员王辉(原名王秀荔,祖籍为潮安县彩塘东里乡,1911年生于香港)等同事共同在电台成立了一个救国会,都担任常委。救国会的工作主要是捐款给东北抗日义勇军,出版刊物《醒来吧》。因为思想较为接近,工作又经常接触,两人渐渐成为探讨真理的朋友,进而成为恋人。业余时间,沙飞喜欢摄影,购进一架手携式照相机,经常去公园以姹紫嫣红的花草、雕梁画栋的亭台为背景拍照,表现出高超的摄影技巧。1933年3月30日,沙飞与王辉在汕头登记结婚,互称“振华”、“慕秋”(即“钦慕秋瑾”之意),尔后带着照相机赴广州、香港、南京、上海、杭州、苏州蜜月旅行。长子司徒飞(王达理)、长女司徒鹰(王笑利)分别于1933年底、1935年春在汕头出生。
    1934年,汕头电台派沙飞等3人去南澳岛组建电台。沙飞以爱国情怀和新闻摄影者的敏锐目光,发现这个位于粤省东北端地势险要的海岛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当时因没带相机而未能拍照。1936年夏,他特意带着相机再次来到岛上,又发现岛上出现一些政治和军事防务的异常现象,有闽西南“自治运动”出现,某国军舰也神出鬼没地在岛域海面游弋窥探,日本浪人一反常态,行踪诡秘。他警觉地预料一旦日军南侵广东,这里必是第一目标。于是他从不同视角拍摄了《南澳岛远眺》、《南澳岛古城》、《岛民的农耕》、《渔民补网》、《渔民生活》、《在洪涛中讨生活》《绿波留恋浣纱人》、《码头工人》、《辛苦为谁忙》、《生命的叫喊》、《乌云遮不住太阳》等照片,至12月选定其中18幅,题为《华南国防前线的南澳岛》,作为《沙飞摄影作品展览会》第一辑在广州展出。后又选定其中16幅照片,分成两个组照,第一组《敌人垂涎下的南澳岛》共7张照片,1937年6月在《中华图画杂志》发表,并配上文字:“自敌人南进政策实施以来……敌方已将其(南澳)看作囊中之物,最近由台湾派遣许多浪人,率领南澳土人之在台谋生者回南澳活动。多数浪人设法入赘土民家里,藉婚姻关系,培植侵略势力……乘机探测水深,以备战舰之进驶。”第二组《南澳岛——日人南进的一个目标》,同年11月29日在《生活星期刊》第1卷第26号刊出。第二组《前言》写道:“南澳岛在粤省东北端海岸附近,介于厦门和汕头的中途,因为距离台湾很近,又是控制闽西南和粤东北的门户,所以成了日人南进的一个目标,本年闽西南的伪军自治运动和某国军舰的窥探已经使这个平静的小岛受到严重的威协……”以警示国人加强防务。果然不出沙飞所料,1938年7月,日军进攻广东的第一仗就是“南澳岛之战”。(参考高永桢《沙飞的摄影成就及悲剧人生》)
    1936年初,沙飞看到西方杂志关于奥匈帝国菲迪南大公遇刺的图片报道,决定以报道摄影为终生事业,要用照相机记录历史。王辉对丈夫搞摄影很支持,经常从家里拿钱让他去买更好的摄影器材。为了冲洗放大照片,沙飞专门在家里搞了个暗房,王辉经常帮他冲印。她是沙飞作品的第一个观众。同年秋,一心想做新闻摄影记者的沙飞,决定放弃工作转行搞摄影时,王辉坚决反对,她认为在电台工作是正当职业,摄影只能是业余爱好,不能以此谋生。然而沙飞去意已定,王辉也只好让步。沙飞辞去报务员工作,离开安逸幸福的小家庭,于1936年8月离开汕头,进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深造摄影所需的美术绘画和造型艺术的修养。
    1936年10月8日,鲁迅带病参加上海青年木刻家的木刻展览,沙飞在那里见到鲁迅,不失时机地拍下鲁迅与青年版画家在一起的珍贵镜头。11天后鲁迅逝世,沙飞迅速赶去,拍摄了鲁迅葬礼的新闻图片。这个新闻摄影专题在全国各地多种报刊发表,使沙飞名声大振。汕头《先声晚报》副刊《海岸线》版也在11月1日刊登了沙飞拍摄的《长眠了的鲁迅》、《他正在和青年木刻家说话》两幅照片。1936年12月和1937年6月,沙飞分别在广州和桂林举办个人影展,得到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捧场。
    抗战爆发后,沙飞带着朋友们捐助的摄影器材,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他8月底到达山西太原,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并赴八路军115师采访刚刚结束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10月,沙飞在河北阜平,经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批准,加入八路军,并正式由司徒传改名为沙飞,成为人民军队第一位专职新闻摄影记者。12月,到晋察冀军区《抗敌报》编辑部任副主任。随后,沙飞就和战友一起创立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摄影工作室。1939年2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摄影科成立,沙飞任科长,这是根据地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1942年3月20日,首试出版《时事专刊》,喜获成功。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在平山县指角沟村正式成立,沙飞任主任,全社100余人。6月,沙飞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1日,第一本五色套版精印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问世了,为党的21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晋察冀画报》作为中共武装有史以来创办的第一份画报,曾拍摄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打击日本侵略者、民众支援抗日、日寇暴行、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国际友人等题材的千余幅照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也记录了70多年前那场关乎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年代。
    沙飞是中国当代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著名摄影家,他的影像是近一个世纪中国人民视觉记忆的重要凭证,他的摄影遗产不仅体现在具体作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一种精神上。正如周巍峙为《沙飞摄影全集》作序写的:“沙飞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个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沙飞是中国革命军队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沙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的第一任领导者,沙飞和他的战友们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沙飞和他的战友们拍摄和保存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完整的照片档案,沙飞和他的战友们建立和发展了中国革命摄影队……”在该书,“风情、民生”、“南澳岛”几个章节的摄影作品,绝大多数是在潮汕地区拍摄的。

你是本文的第54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8、8
作 者: 陈楚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