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回农村老家,恰逢89岁高龄的老四叔回乡拜祖。老四叔一到家,就问起村里的一间“明月轩”老屋。乡邻告诉老人,“明月轩”老屋属危房,10年前已被拆除建成新楼。老人听后,连声说:“可惜,可惜!”原来这老屋80年前是一间“拳馆”,老四叔少年时曾在该馆练过武功,后到泰国谋生,又在曼谷开办“中华武馆”,授徒传艺。抗日战争时期,老人组织武馆一批热血青年回国参加抗日战斗。老四叔说,从前的乡村拳馆,传奇的故事多呢!我至今忘不了当年练拳的岁月。
    老四叔的话,引起我无限遐思。解放前,潮汕乡村好多都有拳馆。我们村子里就有一间拳馆,拳馆的师父,有本地人,也有从外地聘请的。少年时,我曾到拳馆看大人练拳,只见馆内挂着各式刀枪剑棍。练拳开始时,师父先蹲一个马步,练拳的青年也跟着他蹲,师父又逐一察看各人蹲式姿式,对一些人进行纠正,口里说:“蹲如虎,立如山。”接着,师父拿起棍棒,舞了一番,只听风声嗖嗖,木棍翻飞。舞完,又一招一式教授学员舞棍。据说,拳馆练的课目各地不一,看师父擅长什么就学什么,通常有少林棍、武当剑、罗家枪、秦家锏等等,徒手的有南拳、狮拳、醉拳之类,各套拳的招式也各有其美称,如“白鹤亮翅”、“猛虎下山”、“银蛇锁喉”等等。有时,在师父指导下,学员们相互比赛对打,获得最后胜利者,称为“头手师仔”。
    潮汕的拳馆,有许多传奇故事。老四叔说在泰国多次想起家乡的拳馆,老人念起宋代岳飞的词句:“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他说,村里上世纪20年代的拳馆,请来一位人称“猴师”的客家人,他武艺高强,信誉很高,他的徒弟后来很多人参军,武术发挥了很大作用。乡人郭征尘后来到大南山参加革命,有一次在乡里碰到十多名国民党兵围捕,他一手握驳壳枪,一手提大砍刀,一连劈倒两个匪军,靠着地形熟悉,上山脱险。老四叔的话让我忆起,新中国成立初,郭征尘任潮阳第九区区长时,他还发挥武功优势,亲手制服擒拿了一名搞破坏的特务分子。乡人郭通,在练拳时是“头手师仔”,后被国民党拉丁当兵,曾在孙连仲部下任连长,他既当连长又当武师,教全连兵士习武,在台儿庄战役中,郭通带领士兵与日寇肉搏战,靠高强武功,他一人就劈死了十多名日军,后被调到东北,在长春战役中跟随曾泽生将军起义,参加解放军。
    潮汕的乡村拳馆,还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如到外地拳馆做客,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抚摸馆内刀枪剑戟等武器,否则是对主人不尊重,会引起主人不满,有时还会招来祸灾;主人请饮茶时,茶杯不可碰擦,如碰擦,则被认为要与主人过招,比试武艺。1949年春天,潮阳南阳乡坑仔村拳馆教师郭开盛和邻居郭大柴到惠来县田心乡(今属潮南区)舅父家做客,舅父家附近有一拳馆,请他们到馆里喝茶。郭大柴身材魁梧,是条彪形大汉,但没有进过拳馆,不懂拳馆规矩,饮茶时烫手,把茶杯碰了一下。馆主认为他有意寻衅,便上前说:“我知道先生武艺高强,请来赐教,让我等开开眼界。”郭大柴连说自己不懂武功。馆主就是不依,眼看无法下台。这时,郭开盛在大柴耳边偷偷耳语了几句,大柴对主人说:“既然诸位盛情,就让我的师仔(即徒弟)向大家请教吧!”对方也不明开盛身份,见他身材矮小,以为不屑一打,馆主也顺水推舟说:“那好,也让我师仔向先生领教!”说完,郭开盛便与对方比试,不出三个回合,便把对方撂倒在地。拳馆教师见郭开盛人虽矮小,武艺精通,力大无比,想到师仔如此了得,身体伟岸的师父一定武艺高强,自己不是敌手,只好笑脸相陪,连声说:“先生送艺上门,实乃鄙馆之幸!”双方和解。
    斗转星移,当年的潮汕乡村拳馆,已经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中,但回忆起来,仍觉韵味无穷。

你是本文的第65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2、13
作 者: 郭亨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