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别看“斐姑娘”这个称呼很普通,也很潮汕化,但这个名称的主人却是一位在汕头早期宗教史中赫赫有名的传教士,英文名字叫做A.M. Fielde(A.M. 菲尔德)。因为传教士多为男士,所以这个女传教士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在汕头的教徒中受到广泛的信任和爱戴,被昵称为“斐姑娘”,其事迹在汕头档案馆的宗教文献中多有涉及。据《岭东浸会七十周年纪念大会特刊 传史之部》记载:“(西历1865年)斐姑娘由美莅暹……居诸迭运,不觉光阴六载,已而买舟回美,休息两年。益知使命之重要,更向中国而遄征。舟至汕头,居角(石)任事,一方习话,一方布道……最奇者,天才卓越,学力优长,译著《圣经》杂册单张等,以资布道。编辑字典、辞源语学等,惠嘉后进……姑娘莅潮共十二年余……”斐姑娘在汕头“一方习话,一方布道”,留下了一段段的故事。 我们发现的材料显示,斐姑娘在汕头的著述,除了大型工具书《汕头方言词典》之外,还有英文的《宝塔之影——中国生活研究》 、《中国的一个角落——生活于中国人之中的研究》和《中国神话故事》等等。这些中国生活素材和民间故事都是斐姑娘在粤东12年所采集并整理出版的,且多次重版。我们现在看到的《宝塔之影——中国生活研究》是1886年在美国波士顿出版的第五版;《中国神话故事》是1912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的第二版(首版出版于1893年,书名叫《中国人的夜生活》)。 当然,从方言研究的角度看,《汕头方言词典——注音、释义,按音节和声调排列》(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Arranged According to Syllables and Tones)(见图),是最弥足珍贵的一部潮汕方言工具书。该书1883年由美国教会出版,比潮汕人自己编的第一本字典——张世珍的《潮声十五音》整整早了30年! 这本书的一大创举就是以汉字为字头,端端正正的宋体字,再以罗马拼音注出潮汕话读音,并按潮汕话读音的罗马字拼音,像英文词典一样,从A-Z排列;相同音节的,再按八声顺序排列。每个字头下面有罗马拼音拼出来的潮汕话词条、例句和英文写的关于该字(词)及例句的释文。所以,要读懂这本书也并不容易。一是要懂英文,二要懂潮汕话,三要懂罗马拼音。我为了读懂它,研究了一个月才把它的罗马拼音系统和编写体例、规则弄清楚。第二个贡献就是对潮汕话的声调有了比较科学的记录,它居然用了普通语音学的四角标调法来标注潮汕方言的声调。关于这种科学的标调法,很多教材认为是20世纪初期才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等先生从国外引进的。而关于潮汕方言的8个调类,潮汕人从小得到的训练就是用8个例字来代表8个调类:“分粉奋拂魂混份佛”或者“司死四薛时是示蚀”,分别代表“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阴、阳”或称为“上、下”)。在没有发现斐姑娘的词典之前,我们一直以为这是《潮声十五音》类字典的发明。但当我们看到斐姑娘的《汕头方言词典》前面的“声调练习”里赫然出现这些例字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事实,纠正此前的错误看法。现在看来,潮汕方言8个声调的练习例字,应该是老百姓口中早已有之的。外国传教士较早地吸收了本地人的智慧结晶,把它编进了词典作为声调联系资料。后来,本地人编撰的“十五音”类字典,也继续运用之。 当然,最具有语料价值的还在于该书的内容本身。该书收录5442个汉字字头(每个字头又联系出几条单词)、16开本617页的正文。以每页1000字计,凡60多万字,字头、词条和例句,包含了丰富而翔实的潮汕方言语料,无疑这是19世纪中期到后期潮汕方言词汇、语音(因为有罗马字注音)、语法(因为有例句)的宝贵文献资料。 期待着懂英文、对方言研究有兴趣的年轻人来一起研究它,挖掘这个珍贵的方言文献语料宝矿!
|
你是本文的第121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3、12、30 作 者: 林伦伦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