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民害:图说清末丁未黄冈革命后的善后怪象 最新 图1张

    这是刊登在广州《时事画报》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第16期上一张有关清末平定潮州丁未黄冈革命后的善后图片。右下角有“笛云”,铃“尹”印,即为画家尹爟(1860-1932,字笛云)所绘。
    旧闻
    饶平县属黄冈镇土匪自扑灭后,周前督札司派员陈令厚德,往查居民被害情形。据该处绅民、铺商均称,此次土匪除戕官拒勇外,并不扰民,惟向绅富家勒助饷银多少不等。陈令已据实禀覆,请格外从优抚恤矣。
    官为民害,而匪不害民,宜民之畏官甚于畏匪矣。语曰:贼过有留情,兵过冇留情。陈令奉委往查被害情形,禀请格外抚恤,则官之稍为近情者耶!
    新说
    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指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虽说因为痛恨流寇的缘故,但他是究竟近于官绅的,他到底想不到小百姓的对于流寇,只痛恨着一半:不在于‘寇’,而在‘流’。百姓固然怕流寇,也很怕‘流官’。记得民元革命以后,我在故乡,不知怎地县知事常常掉换了。每一掉换,农民们便愁苦着相告道:‘怎么好呢?又换了一只空肚鸭来了!’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的成语,贼者,流着之王,王者,不流之贼也,要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坐寇’……听说四川有一只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的意思……正无怪小百姓将‘坐寇’之可怕,放在‘流寇’之上了。”
 &sp;  鲁迅文中所引的民谣出自《明史·洪钟传》:“时有谣曰:‘贼如梳,军如篦,士兵如剃。’”从词义上“梳”→“篦”→“剃”,程度逐层加重,用三者的差别来比喻“贼”、“兵”、“官”对人民剥削掠夺程度的不同,突出了民众对封建官府的愤恨。
    在人所熟知的晚清谴责小说中,李伯元《官场现形记》最典型地体现了“谴责”的特征。书中叙写,官场如同商场,官职如同商品,买官卖官,蝇营狗苟,“统天下的买卖,只有做官利钱顶好”,恰如田小辫子所说:“任他缺分如何坏,做官的利息总比做生意的好。”(第三十一回)视做官为行商,也自然不会去“致君尧舜”,更不会去“为民做主”,有的只是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中饱私囊。
    小说第十二回至第十七回,写所谓的严州剿匪:当时浙江严州出了几个土匪,打家劫舍,抗官拒捕。巡抚为了维护境内稳定,派胡若华统领前去弹压。胡统领的官是花了6000两银子买来的,才当了半年官,钱还没有捞够,害怕身入险境送命。勉强带领毫无战斗力的部队前去剿匪,到了目的地才知道是地方官员虚报匪情,为了制造“战绩”,他便来了个无中生有、小事化大,率领大队人马,火烧几个村庄,“纵容兵丁搜掠抢劫起来,甚至洗灭村庄,奸淫妇女,无所不至。自以为得了胜仗,奏凯班师”(第十四回)。像这样的官怎能造福苍生,为黎民百姓祈福呢?无怪乎清末义军四起,皆因“苛政猛于虎也”。诚如鲁迅在《谈金圣叹》文末所说:“事实既然教给了这些,仅存的路,就当然使他们想到了自己的力量。”
    回到画报,有关1907年5月同盟会在潮州饶平黄冈发动的反清起义——丁未黄冈起义的经过,之前已撰文述及,此不赘。起义被清政府平定后,具体情况是如何,又是如何善后呢?还是看看当年报纸的报道,香港《华字日报》:“闻乱党与闽省漳州府诏安县之党联合,甚有纪律,于民间钱财并不抢掠”(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六日)。黄冈起义后,清朝地方政府推行清乡,“惠潮嘉沈道……亲带勇营,弛赴各属,按乡逐一清查搜缉”(新加坡《中兴日报》1907年9月6日)。在此过程中,扰民事件接连不断。“潮州第十六营巡防勇,系临时招募,且急于成军,未加选择,其中品类至为不齐。此次往上饶办理清乡,有詹某甲者,在田放水,突被该勇捉去,迫令挑物,稍违其意,拳棍交加,甚至将枪头乱打,所到骚扰不堪”(《岭东日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七日)。“此次营县往上饶会办清乡,闻各兵勇到处藉搜匪为名肆行抢掠,人民不堪其扰,纷纷迁避,大有十室九空之象。昨有坝子乡邱阿北,正在宰猪发卖,被弁勇拿获,指为要匪,所有银钱尽被抢夺而去”(《岭东日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朱管带访悉有匪匿下村社上埔楼地方,派拨弁勇往捕。时有洋客游某,闻声开门出视,即被新军勇开枪轰毙,并将其家银物抢掠一空”(《岭东日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另外,“清乡用度浩繁,正值库款奇绌,未敢上请核发,惟有督饬府县,另行添筹支应,以资办公云”(新加坡《中兴日报》1907年9月6日)。这又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你是本文的第73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1、23
作 者: 陈贤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