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鸡有吉 万事如意——潮汕民俗文化“鸡”元素生动有趣 最新 图1张

    人寿年丰,金猴辞岁归帘洞;民安国泰,玉羽司晨报晓春。2017年,按照干支的算法,是我国农历的丁酉年,十二属相以酉为鸡,也就是鸡年。
    鸡,是人类最早驯化成功的一种动物。远在游猎时代,鸡就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不少与之相关的风俗民情。潮汕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在潮汕民俗文化中,也蕴含着不少生动有趣的“鸡”元素。
    出花园、吃“鸡碗”、“抢鸡肉”……
    “鸡”在民俗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鸡”是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有吉”,万事如意,所以在潮汕民俗活动中,可以说红白喜事几乎都离不开鸡。
    潮汕民间的成人礼叫“出花园”,在进行这一礼俗时,鸡在供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完成成人礼之后,便会以鸡宴客,客人可以吃鸡肉,啃鸡翅,却千万不要动鸡头。因为在这桌宴席上,坐正位的是“出花园”的人,鸡头朝着他(她),“咬鸡头”非他莫属。“出花园”者拿起鸡头,象征性地咬一口,寓意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若出花园者属鸡,应该以鹅代鸡。在昔年揭阳,如果当年家族中有“出花园”者,舅舅家会从年头就开始养一只公鸡,在“出花园”前一天送过去。此外,昔年在潮汕地区,小孩子入学读书叫“开书”,入学第一天,父母必须操办四道菜:猪肝炒芹菜、一条全鲢鱼、一块四方豆干、一对红鸡蛋。吃一对红鸡蛋象征连中双元。去学堂读书时,要穿红木屐,手抱一只大红公鸡先去拜孔子像,同样是期望孩子日后读书聪明,取得好成绩。
    饶平县三饶山区“正月头”有吃“鸡碗”的礼俗。据当地人介绍,过年前一两天,家家户户刣鸡杀鹅,将肉煮熟后浸泡在酒渍腌制的“红糟”里,称为“甜糟肉”。这些甜糟肉就是“鸡碗”的主材料。做“鸡碗”时,取鸡头、鸡尾和两个鸡翅,在圆碗四边摆成“四点金”,鸡脚按首末平放于碗底。这摆法意为一只大的红鸡在桌子上展翅长鸣,迎接来客,大吉大利。“四点金”的中间则填上切块的鸡肉。这“鸡碗”的位置一定要摆在桌子上方的中间,鸡头朝向客人,以示尊重。客人吃“鸡碗”时,糟肉可以酌情吃,“四点金”可不得搅动。倘若来的客人多了,就要增添桌子,不论两桌还是三桌,每一桌都要有“鸡碗”。请客进席时,要按辈份从大到小、由高到低逐一安排入座。整个“正月头”,亲友互相拜年,几乎天天要吃“鸡碗”,有时一天就要吃好几次。倘若甜糟鸡肉吃完了,填在“四点金”中间的鸡肉就以其它肉类代替。
    在揭阳南陇村,元宵夜有“抢鸡肉”的习俗。人们事先在空旷地搭起临时高台,游神结束后,由主祭人站在高台上把一只熟鸡向台前拥挤的人群抛去。台前的人尤其是18岁以上未婚或已婚未生子的青年便一齐上前哄抢,以求得妻、生子。抢到熟鸡者撕下一小片肉后应立即把余下的再向空中抛去,让别人去抢,千万不可拿走或多占,传说贪心者当年会大不吉利。
    鸡在潮汕民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鸡蛋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觑。家中若来了贵客、稀客,主人都要做“甜圆蛋”点心请客。鸡蛋煮熟去壳,再与甜糯米汤圆一起煮。每碗点心中要有2粒或4粒鸡蛋,一定要双数,客人一般要吃剩一粒鸡蛋留于碗中还给主人以示敬意。每逢生日,家里人必煮一碗甜面,里面放两粒鸡蛋,曰“长寿面”。嫁出去的女儿向父母祝寿,一般要送12个鸡蛋,称“全宿”或“全寿”。母亲收礼时,不能全收,至少要有一对鸡蛋送回,让女儿家留下蛋种。接待到访客人,如果煮的是圆蛋,表示对客人的最高敬意;如果打散或煎成荷包蛋,那就只算一道平常菜。贺人生育也送鸡蛋,生男送双数,生女送单数,意即生女只生这一个。探望病人只能用一个鸡蛋,不能送多。孩子受惊要煮整个蛋给他吃。成人遇险回家,也要煮整个蛋给他吃以压惊。
    缠皮鸡、鸡母皮浮浮……“鸡”入方言俗语生动有趣
    潮汕俗语是潮汕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民间语言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潮汕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生动趣味,幽默形象。
    由于鸡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潮汕方言中关于鸡的口头语、俗语非常多。俗语看似粗俗,却有一定的哲理性,人们在交谈中时不时会说出诸如:缠皮鸡、偷鸡、斗鸡眼、鸡手鸭脚、无祸惹鸡怠、鸡身湿众人谗、饲到鸡大老爷蛀、青盲鸡啄着死老鼠、刣鸡教猴、刣鸡杀鳖、鸡前鸭后、斤鸡两鳖、鸡母皮浮浮、大种鸡慢啼、脚缠绊死鸡、衰鸡 食粟、鸡嘴唔离土、鸡肠麻雀肚、假鸡害死鸭、三代乌鸡唔断种、刣鸡 死飞通间、工夫饲鸡痀、偷鸡唔成蚀把米等等与“鸡”沾边的口头语。还有一些带有“鸡”字的口头语押韵且有趣,比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狐狸钻山草;金鸡安,银猪母;鸡啼有猛慢,天光都烧同(相同);单仔唔食肉,单鸡唔食粟;鸡卵算出骨,粗糠榨出油;日暮不杀鸡,黄昏不下池;蜈蚣咬,鸡母捂,钱龙咬,起大厝;鸡安衰溲,鸡母企寮;鸡唔北掠,贼唔北做;鸡嘴圆,鸭嘴扁;鸡仔生鸡卵,望到颔筋断;放鸡屎哩有,生鸡卵哩无;鸡管鹅,孙新妇管老婶婆;鸡囝啄米碎,力啄一鸡胃。已故的汕头著名曲艺家王敏在其《王敏作品专辑》中收录了很多潮汕方言俗语及俚语,其中也有不少与鸡沾上关系的,如:稚鸡、色(老)鹅、老狗、黄牛桃;鸡仔躲翼下,只知有母,不知有父;脚马企得好,草蜢干赢老鸡母;鸡卵密密也哙出壳;日出鸡卵影,落雨摆钵仔;头毛如“扫嘶”,脚缠绊死鸡。
    潮汕话中的歇后语也同样非常有趣,以“鸡”为题的就有:老婶呼鸡——“堵堵”;出窦鸡母——嫁嫁叫;鸡母带鸡仔——掌大;疳积鸡——愈饲愈细;臭头鸡——好战;狐狸错鸡——无合久;鸡卵放落箩——稳蛋(当)……
    “鸡安车”、斗鸡、“斗鸡舞”……“鸡”形象渗进日常生活娱乐
    在民间,有些原本与鸡“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也与鸡扯上关系。你见过“鸡安车”吗?这是曾在潮汕农村出现的运输工具。据说,这款车是由潮州浮洋镇新安村村民在1956年首创的,用于当地搬沙填池。由于它载重时会发出“咯咯咯”像鸡安(公鸡)一样的叫声而得名(也有称“鸡翁车”)。它结构简单,由车斗、车架、车手和单独一个轮子组成,最早的“鸡安车”车轮子是木制的,中间留着四方孔,用一根木棍当轴。可别小看这简陋的“鸡安车”,它适于小道行驶,载重量两三百公斤,一人操作,装卸方便灵活。在自行车还很稀罕的年代,“鸡安车”是农民的得力助手。后来,改用铁轮子,再发展到用可以充气的轮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自行车开始进入潮汕农村之后,“鸡安车”就逐渐被淘汰了。如今,在一些农村,偶然还可见它的身影。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鸡还是人们消遣娱乐的工具。旧时潮汕民间也有斗鸡习俗。人们会把身强力壮的公鸡养起来,训练它的斗性,等长大之后寻找对象进行争斗。斗鸡多为青少年的娱乐,也有的专用来赌博。两鸡相斗时以酒喷之,斗得更加凶猛。澄海涂城村乡民自创的“斗鸡舞”,是潮汕地区首创的动物舞蹈。两只“雄鸡”高达3米,从鸡冠、羽毛,直到鸡爪,无不精心制作,犹如真的公鸡。舞起时由两名中年男子舞公鸡,另有角色充当引导者。表演惟妙惟肖,时而引吭高歌,时而追逐角斗,场面十分壮观。每年村里的传统社日,少不了一场“斗鸡舞”表演,吸引远近群众前来观看。
    鸡笼山、鸡母地、鸡安田……“鸡”地名散布潮汕各地
    在潮汕地区,与鸡有关的地名较少,但也有几处,如称“鸡笼山”的就有五处以上,一处在汕头的莲街道,著名的风景区——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就在鸡笼山的南麓,附近还有鸡笼山水库。另外,澄海上华镇、普宁梅塘镇、惠来东陇镇都有鸡笼山,潮阳河溪镇有鸡笼山水库,普宁燎原镇有鸡笼山村。地名中还有鸡公髻,位于潮州市凤凰镇接近梅州市丰顺县处,海拔1409米,附近还有一处叫鸡神山。公鸡山、雄鸡山、鸡心山、鸡心石、鸡母地、鸡安田、雉鸡凸也都是出现在潮汕各地的地名。
    “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时逢鸡年,鸡年吉祥,但愿老百姓在新的一年里过好充满活力、欢乐、祥和、幸福的每一天!

你是本文的第339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2、1
作 者: 陈楚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