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俗语里的民俗活动 最新 图1张

     潮汕俗语有“营神正二月”之说,春节过后,农村各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游神赛会活动,长年累月,这些民间的习俗就形成了俗语,成了语言的化石。

    在大家都需要使用时向别人借用某种东西,潮汕人比喻为“正月初一借红缨”。潮汕各地,从正月初一到元宵,各地都有规模不同的游艺活动,最普遍的有“营老爷”(游神赛会)、“营锣鼓”(潮汕大锣鼓游行演出)、“营标”(标旗游行)、“扮涂戏”(广场戏)、“英歌舞”和各种动物舞蹈,如舞狮、舞龙、舞鳌鱼、舞蜈蚣等等。“红缨”即是红缨枪上的红缨,是一种饰物,参加游行者大都要用上。当乡乡里里都搞游行的时候,你去向人家借红缨,当然是借不到的。因此便有了这个俗语流传下来。

    “香几接唔着鼓亭”,意思是一件事办得不顺畅,前后脱节。香几是拜神用的香案,鼓亭是经过一番装饰、像个亭子的抬锣鼓的架子。“香几”和“鼓亭”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与潮汕游神赛会的民俗有关。通常,游神时是以马头锣前导,接着是牌匾、兵器仪仗,然后是彩旗和化装队伍。化装队伍往往是按戏曲故事打扮的,如八仙过海、桃园结义、陈三五娘等等。化装队伍后面是乐队和锣鼓队。锣鼓亭位于锣鼓队之最前面。司鼓是锣鼓队和乐队的总指挥。继之便是由人抬着的“香几”和神轿。游行时,游神是名,观看化装演出的潮州大锣鼓是实。往往是两旁观众挤着拥着争看前面的各种演出,特别是扛标旗、挑花篮的靓女更是众人瞩目。谁家的闺女要是在这次游行中出了名,肯定上门求亲的小伙子会络绎不绝。可是,这样就冷落了跟在后面的香几和神轿了。抬香几和神轿的人也觉得忒没劲儿,因而往往跟不上整个游行队伍。这就是“香几接唔着鼓亭”的本意,现在民间用的已经是其引申义了。

    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俗语看出祭祀游艺的某种程式。如“掼屐缀唔着人走庵”,用来形容人能力差,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别人。这句话来源于潮汕民俗:一是“走庵”,一是“掼屐”。

    走庵,即游神。过去,不少乡村在某个节日要把庙(庵)里的神像抬出来绕着全村敲锣鼓放鞭炮地热闹一番。村里的神往往还跟宗族姓氏或其他关系有关,游神往往还有赛神,两队游神的队伍往往因抢夺道路而赛跑起来。因而,游神的人员,特别是抬神轿的轿夫必须是身强力壮的青壮年。赛神时,谁家的神轿能跑在前面,谁就是胜利者。体力不佳,不善跑步者,就是把木屐提在手中赤着脚跑,也赶不上人家的队伍,这就叫“掼屐缀唔着人走庵”。屐即木拖鞋,潮汕人过去不分男女都穿屐。早在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中,就有潮州人穿屐的记载:“木包,木产江溪中,叶细如桧,身坚类柏,惟恨软不胜刀锯。今潮、循人多用其根,刳而为屐。”屐是拖鞋式的,只在鞋身1/3处钉上“屐皮”(用橡皮、塑料等制成,最早用棕丝编成),快跑时十分不便。因而,需要快跑时便不得不脱下来提在手中,这就是所谓“掼屐”。现在已很少有人穿屐了,更没有“掼屐缀人走庵”的现象。但这个俗语的含义经过引申之后却流传下来了。

你是本文的第132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1-02-25
作 者: 王伟深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