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俗语可谓是俯拾即是,反映了潮汕各地的民间风俗,其中就有不少属于婚嫁方面的,就如下面四则:
  
    (一)欲穿待嫁,欲食待生

   “欲穿待嫁,欲食待生”这一俗语,反映的是过去潮州妇女婚嫁、生育的习俗。意思是说,姑娘想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就得等到出嫁的时候;要想吃上好东西,得等到生孩子的时候。
   过去潮汕地区人多家贫,姑娘们很少有新衣服穿。但姑娘出嫁时又有一个这样习俗,必须把嫁妆统统摆出来让亲友们随意观看,亲友们往往根据陪嫁的布料衣物的件数来判定这婚事的质量,故布料衣物的件数越多越有面子。于是,不少姑娘从懂事开始,就开始储蓄嫁妆,平时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就算有了新衣也舍不得穿,一定要够一定的数量,才不至于出嫁时丢人现眼。因此,想穿好衣服,只好等到出嫁那天了。
   穿是这样,吃也差不多。一般家庭都只是勉强度日,能一日三顿吃得饱的家庭并不多,日常以番薯、粥糊日,逢年过节能吃上顿干饭就不错了。但是,少妇若生了孩子,分娩第九天“开荤”之后,便可以吃鱼、肉和鸡蛋了。一般来说,再穷的家庭这时候也会买些东西给产妇补补身子。亲友们来庆贺时也会带来些鱼、肉和鸡蛋。产妇天天都可吃到好东西,很让人羡慕,故有“欲食待生”之说。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妇女们再也不会“欲穿待嫁,欲食待生”了,但妇女们生完了孩子后,还是会大吃大喝的。
  
    (二)粜米换豆

   潮汕人把“姑换嫂”的婚姻俗称为“粜米换豆”。
   过去,若要娶老婆,男方必须有聘礼、聘金,很多穷人是娶不起的。而按潮人的风俗,结婚是要由长而幼的,因此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哥哥娶不起老婆,弟妹们的婚姻便都被耽误了。由于类似情况的家庭很多,经人撮合,便进行交换婚姻,即甲家的小伙子娶乙家的姑娘,而甲家的姑娘便要嫁给乙家的小伙子。这样一来,两家便可以互相不付聘金了。
   如果双方谈妥就可以举行婚礼,婚礼要统一在同一日子、同一个时辰进行,迎接新郎的时候不能走同一条路线,如果一方确是有特殊原因不能如期举行,就得事先通知对方,另择吉期。现在,这种陋俗已基本革除了。
  
    (三)猛纺无好纱,猛嫁无好家

   猛,在潮州话中为快速的意思。 “猛纺无好纱,猛嫁无好家”的意思是:急急忙忙纺出来的纱质量是不好的,匆匆忙忙嫁出去是不会好婆家的。潮汕婚俗中程序繁多,有“合婚”、 “看家风”、 “合聘”、 “择日”等等。从请媒人提亲到结婚,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可达几年。在这段时间里,双方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来考察对方,如发现对方不合适的话,便可以提出退婚,而与此相反,有的双方对婚事操之过急,今天提亲,明天下聘,过几天就结婚,这叫“猛嫁”,犹如今天的“闪婚”,而一般这样的婚事都会有一些不完整的。所以,很多出嫁的站娘就总结出这样一句俗语:“猛纺无好纱,猛嫁无好家”。后来,这俗语也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被潮人广泛应用。
  
    (四)绣球抛给吕蒙正

   “绣球抛给吕蒙正”是一句反映潮汕妇女婚恋的俗语。在潮汕大地,以吕蒙正为题材的潮剧有不少:如全套的《彩楼记》、 《吕蒙正》,折子戏的《大逼宫》(又名《赴彩楼》),传统开台吉祥戏《五福连》第四折《京城会》,该折演的是吕蒙正得中状元,接发妻刘翠屏到京城团聚,共享荣华,此折也称《报三元》,寓意于“禄”。潮汕民间说唱艺术潮州歌册,也有不少以吕蒙正为题材的。通过潮剧、潮州歌册等媒体的传播,吕蒙正的故事在潮汕大地可谓家喻户晓。吕蒙正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相国之女刘翠屏抛绣球选婿,选中了吕蒙正这个寒酸书生,并且不顾家人(特别是她的父亲老相国)的反对,和吕蒙正相濡以沫,最终吕蒙正金榜题名,苦尽甘来。
   刘小姐选婿的眼光和标准深受潮汕妇女的钦佩,后来“绣球抛给吕蒙正”成了她们选婿时一句常用俗语,意思是说,选择丈夫不能只看他的身家财产,最重要的还是看他的人品和才学。
  

你是本文的第1292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8-01-30
作 者: 郑喜胜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