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地区地处亚热带,是水稻的高产地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潮汕农民是与种水稻划等号的。种水稻必须田间除草,现在大多使用除草剂,很方便。以前可就没有这种方便,非用人工不可。

  水稻人工除草,文字写作“薅草”。薅,潮音文读hao1,俗读kao1(与“阄”同音),义项:①拔,除去田中之杂草。《诗经·周颂·良 》:其镈斯赵,以薅荼蓼。②泛指拔去,例:薅掉几条头毛。

  潮汕地区的水稻薅草,分为两大方法:平原地区为“抠草”;山区为“踏草”。

  抠,潮音读kao1,与“薅”同音,义项:①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②向狭窄方面深求,例:抠字眼。③吝啬,例:他很抠,一分钱也舍不得。“抠草”,是用手指把草从泥土里挖出来的,属第一义项。

  抠草,是农活中最累的活儿,故有潮汕俗语说:“读书畏考,做田畏抠草。”一般插完秧一个星期,便开始抠草。抠草时,人在田里跪着,胯下夹着二三丛稻,左右手向两侧伸展,把够得着的地方的杂草用手指连根挖出来,或集中扔掉,或顺手深埋入土里。跪着边抠边前进,一般一次过整理的田面有十来丛稻宽(约1.5米宽),抠到田头,掉转身依次一片片地抠。农民在抠草时节,必须在田里跪行数天,手脚并动,其劳累程度不言而喻。每造稻一般要抠两次草,谓之“抠头过草”和“抠二过草”,时间距离约一个星期。

  山区田不便抠草,原因是土层太薄,人往田泥里一跪,膝盖要碰到硬梆梆的田土格,受不了。不能跪着动手,就改为站着动脚,人下到田里,用脚趾将杂草勾挖出来,然后又狠狠踩进土里,“化作泥土更护稻”。“踏草”者下田操作时必取一竹质或木质的拄杖作为支撑,拄杖雅称“田草拐”。“踏草”显然比“抠草”速度慢,“抠草”时双膝作为支撑点,双手并动,“踏草”以一脚和“田草拐”作为支撑点,只能腾出一脚来动作。“踏草”站着,“抠草”跪着,“踏草”看似比“抠草”轻松,其实不然,踏草是难受之活计。原因“踏头过草”之前,稻苗要撒泼贝灰,原因贝灰能激活稻田地力,又能杀虫,先泼贝灰后踏草,能把贝灰均匀揉和进泥土里,起到催肥、除虫的最佳效果。一部分贝灰沾在稻叶上,“踏草”者的腿部难免要被稻叶割伤,被割伤的皮肤沾染上贝灰,其苦楚可想而知。四十年前的夏种“踏草”季节,饶平某山村一群踏草的妇女受不了这皮肉之苦,抬望眼但见山脚巴蕉林的巴蕉叶正肥大,纷纷跑去摘来两片作为包裹伤口之用。恰逢大队民兵营营长路过,他即以“破坏集体财产”为罪名问罪众女社员,女社员中有一个“地主婆”,不由分说,“地主婆”便成了“教唆犯”,此事件便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阶级斗争新动向”。

  抠草是爷们干的活,踏草是妇孺皆宜的事,难怪有人说,平原姿娘比山内姿娘幸福。此说有几分事实。

  拣点陈年烂谷的事来说,目的是要给“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补充些注解材料。

你是本文的第100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08-30
作 者: 鄞镇凯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