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菜系中很少有像潮菜这样与爱国主义结合得如此紧密的。由于潮汕历来都远离中国的政治中心。一旦内地改朝换代,由中原派到潮州驻守的官僚、士兵及其家属就只有留在本地,成为背井离乡之遗民。从秦末到清末,莫不如此。长期的感情积累,他们养成了怀念前朝的思想。尤其在元代和清代少数民族统计时期,人们始终不忘前朝的汉族政权。南宋末代的两个小皇帝,在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护卫下,由内地退却,经潮州到伶仃洋而覆亡。内地人几乎无人记得他们,而潮人却视其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寄寓了满腔的爱国热情,留下了很多的风物传说。许多食品都打上了怀念宋帝的烙印。潮州名菜有番薯叶子羹,叫“护国菜”,就是为宋帝救驾用的;南澳人不捕海豚,是说它被宋帝封为“义鱼”;虾蛄尾上的“博士帽”传说是宋帝赏赐之物;南澳出产一种尾端平整的钉螺,传说为宋帝吃过的痕迹。此外,吃芋头象征吃元人统治者的人头,吃月饼是为了杀“鞑子”。清朝时,潮汕就出现以怀念明朝的爱国思想。澄海的劳糕,据说是爱国的母亲逃避做叛臣的儿子,在海上漂流时吃的;潮人吃咸薄壳,附会在明正德皇帝身上,而称“凤眼鲑”。到清末,潮汕群众又把这种爱国思想寄寓到林则徐身上,传说他曾经用外冷内热的芋泥惩罚了洋鬼子。当南昌起义军被迫在潮汕解体后,潮人凭着这种爱国政治热情,自动掩护周恩来、叶挺、郭沫若等领导人和起义军战士脱离险境,使革命转危为安。

    为了教育后代,潮人也把这种思想溶入食物中代代相传。他们为了表示对先人创业艰辛的怀念,清明时要吃“朴籽果”。这是用朴籽树的叶子做的。据说潮州先人闹饥荒时,就是靠它度过的。后人吃时已经和了米粉、加了糖,成为可以去积热的美食。但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忆苦思甜,进行爱国爱乡的教育,所以至今在海外的潮人,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爱国爱乡情怀,都是与此一脉相传的。

你是本文的第1446位读者
来 源: 鼎言商旅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