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功能性质来给潮汕的塔分类,除了上面介绍过的安置僧人信士骸骨的墓塔之外。楼阁式塔,大略可以分供奉佛陀、主风水文运、助观赏游览几个功能类型。当然,一座塔,往往具备几个不同的功能;由于时代的变迁,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待这些功能,看法上也一定有变化。分类,只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罢了。
    供奉佛陀,是塔最本原的功能。潮汕年代较早的古塔,大多都为奉佛而建。例如,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的潮阳棉城文光塔,明代重修时,发现一个地宫,窖藏的物品中,有佛像四十尊,舍利珠几百颗,还有一块铜版,刻着“绍兴元年众缘为泗州普照真际和尚造”字样。地宫是中国佛塔特有的构造部分,用于安置菩萨高僧的法身舍利及殉葬品,或者收藏供奉的佛像。文光塔的地宫和藏品,正说明它本来是为奉佛而建。同样建于宋代,同样有地宫构造的祥符塔,应该也是佛塔。咸淳二年(1266),道人赵汝篪主持重建已经坍塌的文光塔,置千佛于塔中,并把它命名为“千佛塔”,可见一直到南宋末,文光塔还是保持着佛塔的性质。宋代所建废塔中的开元寺塔、元祐石塔是佛塔;就连西湖山北麓的雁塔,恐怕也属佛塔一类。雁塔的命名,见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西域记》说:从前有个和尚,看见双雁飞翔,就思量着,如果打得这雁,就可以有一顿饱了。正想着呢,忽然有一只雁坠地自杀。大家都说,这大雁自杀,是为了警诫那和尚,应该表彰它的功德。于是,就把大雁瘗埋了,并为它建了塔,称做雁塔。雁塔和科举发生关系,在唐代。唐代故事,进士们登第,由皇帝赐宴曲江,聚会之后,要登大雁塔,题名以示荣宠。后来,雁塔题名几乎成为科甲登第的同义词。不过,西湖山北麓的雁塔,附近并无登科题名。它的建造与命名,或者还是采取劝人信佛为善的本义。
    风水塔的建造,宋代已经可见端倪。南宋嘉定年间,西山真德秀在《潮州贡院记》里,谈到潮州城北贡院的地理形势时说:
        以形势言之,则背负五龙,前峙金鳌,大江之水,回环而萦带,双旌雁     塔,骈罗而鼎列者,昔人卜地之胜也。
这段文字中的双旌,指韩山双旌石;雁塔,则指西湖山北麓的雁塔。双旌对峙,与雁塔鼎足而三,这是科举鼎甲的吉兆;双旌二峰似笔架,俗称笔架山,雁塔矗立如笔,这又是利于文战的瑞象。所以说,贡院建在这里,有“卜地之胜”。真德秀将权旌、雁塔并列,分明赋予这座佛塔风水地理方面的功能。元代建造的柘林镇风塔也是座佛塔,塔的首层有一个小佛龛,供奉着两尊佛像。柘林是当时潮州最重要的海港,古塔建在港边的风吹岭上,又起名“镇风塔”,显然也有祈风、镇风的功能。潮汕的明清古塔,大多由本地官员士绅主持修造。虽然官员士绅也还没有忘记塔是佛法的标示,但风水地理方面的功能,在造塔时显然被放在第一位。
    风水塔的功能,本身也具多样性。它首先被视为关系一方文教文运的象征物。而这种象征,产生于塔的形状与笔之间的相似联想。这从建塔碑铭、楹联、诗歌一类文字中间,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万历时,林熙春为三元塔撰《三元塔铭》,结语这样写道:
        法轮永固,灏气新钟;元魁辈出,国泰民丰。
崇祯间,揭阳知县与地方绅士续建涵元塔成,登高赋诗,诗题中就有“是塔邑人建之,以象文笔”一句说明。诗的第四首是:
        塔影新来绝倒垂,文光佛力两依持。
        海滨邹鲁传当日,揭岭衣冠盛此时。
        宝铎鸣馀元气动,金光现处彩毫随。
        昌黎莫漫夸韩岫,南国声华并在兹。
雍正间,惠城造文昌祠塔,知县裘田菊题了门联,内容是:
        既幸斯文未坠地
        须知一笔可开天
这副楹联,内容和嘉庆间潮阳知县唐文藻为棉城文光塔所题写的一联,很相似:
        千秋文笔振金石
        百丈光芒贯斗牛
唐知县大修文光塔,也把它当做关系一县文运的风水塔。乾隆时,惠来知县王玮创建玉华塔,所题的联语,词采风流:
        泻影入沧溟,静浪恬波,早见鲸潜鲍伏
        高标出云汉,扪星摘斗,伫看凤起蛟腾
其中使用有关文章的典故。《西京杂记》讲述过汉代两位大儒的故事,说董仲舒梦见有蛟龙蜿蜒入怀,于是写出了《春秋繁露》;又说扬雄著《太玄经》,却梦见凤凰从口里飞出,落到书中。这故事被唐初诗人王勃剪裁成“腾蛟起凤”四个字,用来称赞人家的文章写得好,成为熟典。道光年间,南澳同知邓存咏为新建的龙门塔写了一篇祭塔神文,其中有句:
        龙门兆吉,敬定佳称。祥气时集,文运振兴。
文词虽朴质,文意却十分明了——建造这座龙门塔,也是为了祈求海岛人才出而文运兴。
    风水塔又被当成镇煞的吉祥物。在潮汕,这类风水塔大多用于镇水。建塔镇水,事关勘舆,却不无固堤防洪的实际功用。凤凰塔和三元塔就是实例。凤凰塔建于韩江东溪与北溪分汊口,这里正当湘桥下流不远。洪水从三河坝建瓴直下,受桥墩逼束,流速更快。又刚好遇凤凰洲迎面阻挡,泾流迅猛东折,东溪、北溪分汊口一段堤围,首当其冲,常常有溃堤之虞。在此处建塔,势必将堤基拓宽压实,无疑大大提高了堤围的抗洪能力。三元塔同样建在堤围的险段。韩江在湘桥下面分汊为东、西两大支流,东溪南下20里,两岸横山、圆山对峙,江面骤窄,水流湍急。故这一江段,俗名急水。江东的圆山村,地面高程7米多,要比西岸的急水村高出2米。一遇洪水,西岸堤防也易出险情。三元塔就建造在这堤段上。清代郑昌时《韩江闻见录》第七卷有谈风水地理部分,其中“急水关锁”一条就说到三元塔:
        郡左韩江,南下二十里为急水。关山锁石,西岸低,建塔焉。
郑昌时又名重晖,是个水利专家。光绪《海阳县志》有“太守黄安涛以疏治韩江水道下问,重晖献策,具图说进,太守深器重之”的记载。这一条虽然是讲风水地理,而实关水利。可见建造三元塔的实际功用,正与凤凰塔相同。
    风水塔的第三种功能,却是非常实用的。那就是,船只在航海时,可以用它作为导航的标识。大凡建筑在海滨港湾的风水塔,如柘林湾的镇风塔、深澳湾的龙门塔、神泉港的鳌头塔和玉华塔、海门港的晴波塔,还有已经塌毁的澄海小莱芜山鼎莱塔,都有这种功能。
    柘林港的龟塔和蛇塔,按功能说,则完全是航标塔了。从外海进柘林港,要经过小门峡口,有礁石,叫龟屿,踞于峡口。从海湾内进柘林港,要经过大门峡口,也有列礁如蛇,横阻峡口,叫蛇屿。龟蛇二屿,是柘林港的屏障,但又使进出港口的船只,要受着触礁沉没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就有人在二屿的主礁上,建起龟塔和蛇塔,让船只有导航的标识。
    上面讲过,由于中国塔在建筑形态上采用了与传统的楼阁亭台相结合的方式,中国人很自然地把它当作登临观览的好地方。在潮汕,几乎所有的楼阁式塔,都有资游览、助观赏的功能。遴选地方名胜,这些形形式式的塔,是不会被人遗忘的。即使像灵山寺新建的千佛塔,是为供奉佛陀而修筑,但苍山翠岭之间,正塔巍然挺立,何曾不是给人一种美的景观享受?

你是本文的第1895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文化源流》
作 者: 黄挺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