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当你徜徉在潮城的街头巷尾,领略了潮州充满特色的古祠堂、古民居之后,你会不会觉察到:秀逸、高雅、灵巧、精细是潮人工夫手艺的普遍特点。如果你想到潮州寻找仿似六朝古都那些粗犷、恢宏的大构件的艺术品,那你可能走错了地方。在潮城的大街小巷,尤其是那古民居集中的小巷中,不经意便可见到遍地是精巧的小手工艺品。以小见大、缩寸成龙是潮人的拿手好戏,就连普通民居屋檐,也热衷雕梁画栋。高瓦脊檐上的嵌瓷人物虽高不盈尺,照样是活灵活现,手艺精湛。像己略黄公祠,是潮人金漆木雕的经典代表作,虽已打上岁月斑剥的烙印,但那圆雕、镂空雕、沉雕、浮雕等高超技艺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形象地表现了人物、花鸟多层次的复杂内容,永远吸引游人及爱好者的目光。在潮安彩塘从熙公祠门楼石壁上,那四幅高雅精致的“渔樵耕读”的石雕挂屏,每一幅分布了25个人物,或穿插于楼台亭阁之上,或出没于山林曲径之中,或抛网捕鱼,或牧羊晚归,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就连那条火柴梗般的小牛绳也镂空雕琢而出,堪称绝活。据说这截牛绳屡刻屡断,使整个挂屏前功尽弃,因此累死、急死了几名能工巧匠。最后还是一位小徒弟冥思苦想出用酸杨桃汁浸透石板,改变石的脆性,才镂空雕出,成为绝世佳品。
    潮州素有木雕城之称,金漆木雕是潮人最精美华丽的装饰工艺之一。潮州木雕历史悠久,现存的工艺品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至明、清,因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而得到更迅速的发展。康熙《潮州府志》记载:“明清以来营建成宫殿,必先祠堂,雕梁画栋成风。”故在清代潮州的古民居“下山虎” 、“四点金”争仿金碧辉煌的装饰艺术,使外地人一到潮州,便惊叹:“潮州厝,皇宫起。”潮州木雕多应用于建筑构件,以及家具装饰、神器、案头陈设等,其技法大体分沉雕、浮雕、通雕、圆雕四种,尤以多层次镂空见长,有的多达六七层,形成立体感强、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题材包括人物掌故、花鸟虫鱼、山水风光等等。早在清末,潮州著名木雕大师黄升贤,就运用通雕技巧,大胆地把“螃蟹出笼”搬上庙宇的横梁上作装饰,形成了潮州木雕史上的一大突破。至今,潮州“蟹篓”仍是独具一格的名牌产品。1957年,由木雕艺人张鉴轩、陈舜羌创作的多层“蟹篓”,在国际青年莫斯科联欢节上获铜奖,后来又摆进了人民大会堂。
    潮州陶瓷工艺,也是旅潮的游客必须观览的。早在唐、宋时期,潮州的陶瓷业已很发达。据《广东唐、宋窑址出土陶瓷》载:宋时,潮州城东笔架山下已汇集了近百座专门烧制陶瓷的工作坊,俗称“百窑村”。潮州因此被称为瓷都。从发掘出土的陶瓷器件来看,包括当时较高档的青瓷、白瓷和北宋纪年的艺术瓷塑产品,涉及到日用、美术、建筑、工业用瓷等门类,还有仿波斯猫、狗等工艺美术瓷。可见,当时的陶瓷工艺品已销往东南亚乃至中东地区。近代,潮州陶瓷生产基地已移在枫溪、古巷、凤塘一带,以及饶平的三饶、九村等山区腹地。潮州陶瓷尤以工艺美术瓷著称,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赞誉。在彩绘工艺上也推陈出新,形成了创意寓雅,格调清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填彩堆金,素淡金碧,各赋其神的潮彩风格。1959年,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在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由艺人林鸿禧创作的瓷塑“十五贯”获得一等奖;1978年集体创作的高1.2米的“友谊”三层通花瓷瓶,由邓小平作为国礼瓷赠送给朝鲜的金日成主席;1979年,由艺人王龙才创作的“春色”(1.3米)瓷雕大花篮被选上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广东厅。1998年2月由枫溪江南陶瓷有限公司制作的长62米、宽2.9米的巨幅浮雕壁画“清明上河图”,主图由1352块浮雕瓷板组成,于1998年7月载入吉尼斯记录。近20年中,工艺大师陈钟鸣、吴维潮等创作的人物塑瓷,更是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常为世人称道。
    潮州陶瓷应用于建筑装饰,不仅有琉璃瓦、瓷塑动物及日用建筑陶瓷,还有以各色瓷片嵌贴成各种物像的装饰工艺。这种艺术始于明,盛行于清。潮州盛产陶瓷,各色瓷片唾手可得,开始艺人们仅以碎片嵌成各种简单图案,附于建筑物上作为装饰。由于取材简便,颜色鲜艳,不怕日晒雨淋,永不褪色,晶莹的反光给人一种变幻多姿的美感,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出现烧制方便敲碎、剪成片的低温多色瓷碗,以专作嵌瓷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祠堂、庙宇、民居等建筑物的屋脊、屋檐、门楼、照壁等处,题材有龙凤、山水、人物、动植物等等。1982年,开元寺全面整修,其天王殿屋脊上就镶嵌有“双龙朝火宝”的造型;1999年修建一新的凤凰洲上的天后宫的屋脊、檐上也嵌上形态各异的“三阳开泰”等艺术造型。
    潮州工艺奇花异卉,竞相争妍,而潮绣更具传统特色,并与现代时装相融合,是一枝永不凋零的刺绣之花。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最具代表性的一大体系。潮绣以金绒结合、构图均衡饱满、色彩浓郁鲜艳、纹理清晰、装饰性强、绣法独特而著称。据《岭南丛述》载:清代,粤绣工人大多是广州、潮州等地人,特别是潮州绣工为上,皆男子为之,精于女工,为其他省市所罕见。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京举行全国工艺大赛会上,潮绣品在会上获奖,其获奖作品主要有“郭子仪拜寿”、“鹌鹑鸟”、“舞狮头”等;参加制作的林新泉、张桂泉、王炳南等24人被誉为“廿四刺绣状元”。以后又陆续参加美国、英国及南洋劝业会所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均获较高的评价。
    从前,绣花是潮州姑娘基本的谋生手艺,绣花技艺往往成为姑娘说亲时的硬件和夸耀的本钱,黄花姑娘亲手绣的枕头、汗巾又是定情之信物。改革开放之后,潮绣推陈出新,技艺突飞猛进。1982年,由工艺美术家林智诚,刺绣艺人林玩英、刘菊等参加创作、绣制的“九龙屏风”、“吹箫引风”等一批精品,分别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潮绣分为绒绣、钉金绣(银绣)、金绒混合绣、纱绣等品种,各具不同的用料和绣法,艺术效果也各有所长。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珠绣,与时装结合,采用各色珠片、圆珠点缀,既保持了潮绣色彩鲜艳、具有浮雕效果的特点,又体现了传统性与时代的完美结合,适应了国际时装的潮流。现在闻名海内外的广东名瑞集团(即原潮州市潮绣厂)创新的珠绣时装、婚纱晚装等产品,以其富丽堂皇、奇幻无比的艺术效果,深受海内外客商的欢迎,其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潮绣创新的一个时装生产出口基地。
    潮艺的精巧还体现在抽纱上,制作工艺有垫绣、刁绣、平绣、十字绣、花窗、挽窗、对丝、通花等数十种。这些五彩缤纷的工艺技巧,通过巧妙的设计构图布局,形成了潮州抽纱的独特风格,充实并发展了潮州刺绣的品种,成为出口创汇的一大产品。

你是本文的第2066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文化之旅》
作 者: 张伟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