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多产竹,竹制品丰富多样,估计不下千几百种。
    竹制品有精有粗。生产和日常生活用的较粗,讲究实用耐用,如箩、筐、篮、苫、筛、笼、勺、笠等;欣赏品和部分日用品,其工艺是很精的。有几句歌谣:“门上珠帘画清新,房内竹盒藏金银,窗前竹帘遮风日,祠堂竹架赛灯屏。”歌谣所说的珠帘、竹盒、竹帘、竹灯屏,就是工艺性较高的一部分;除此,竹席、灯扇、竹雕、鸟笼、妆盒、花篮、竹(木盛)等,也是精品之种类。
    1977年,揭西县五经富地方,发现一件清代以前的竹编衣,它用“万”字形图案,黑白相间编织成形;其篾片薄如丝绸,编织精巧,古雅工整,技艺之精,令人惊叹。艺人之不善于为自己立碑,文人太忽略民间文化,竟使千百年来,此类精英名字湮没,直至当代,人们才逐渐觉醒这是一种损失。这里能记下的只有两位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去世的“古人”名匠林仲仁和陈大绫,都是揭阳人。林仲仁(1885-1956),揭阳城西松山林村人,幼读私塾,喜习诗文书法,随父种田兼作竹工。其父擅织篾扇,衬以图像诗文,佳作传名。林仲仁青出于监,创新发展。他的篾编种类多样,篾扇、篾屏、花篮、鱼篓,款款工精艺巧。他能在这些编织物上编衬出花卉、人物、头像、图案、诗文、书法,形态逼真,多姿多彩。他的每件作品,从构图设计到选料、削篾、风干、上色、编织,每道工序皆精心操作。他选上乘的苦薄竹节为料,刨去皮青,削成篾片,反复经过“剑窗”制成薄如纸、柔似丝的细片,然后染上各种颜色,埋于河泥中一昼夜,使其颜色固定后,才取出洗净风干备用。在编织时,先画稿样,精心计算,然后从左下方编起,右上角收结,既一丝不苟,也一丝不乱。他编织的书法,行楷俱佳;楷书出于柳体,端庄有劲;行书则健妍活泼。据传,1936年,他有一件作品被邻乡潭蔡村某大学生带送南京参加全国工艺品比赛,获第二名,得纪念会奖章一枚;此后,艺名远播,不少殷户邀聘制作。1943年,他受榕城程新合之聘,制屏文8幅,约1200字;后又受邻乡东洲太史第之聘,制屏文8幅。他曾用细篾丝编一小鱼篓,小如拇指,有蟹爬于篓口,情趣盎然,足见其匠心独运。解放后,他虽年事已高,为欢庆翻身,曾编织毛泽东像一幅并屏文10幅。他一生佳作甚多,可惜大多已散失,现仍留下的有圆形挂品2幅、扇品3件、画像5幅、像联1对。新编《揭阳县志》为其立传。稍后于林仲仁的榕城陈大绫,他继承了林仲仁等前辈的竹艺,其竹编画,能传泼墨之神韵。1954年,他编织的一幅《八仙过海》扇面画,是其代表作。60年代初期,他曾有《梅兰竹菊》屏画,被选为国家礼品,送与国际友人。
    上述名匠名作,都是欣赏品,大量的是工艺性日用品,主要有下列诸种:
    花篮、竹(木盛)——花篮、竹(木盛)都是装礼品用的盛具。花篮又称春蕊,多圆柱形,大者如斗,小者如碗,最小者仅有鸭蛋大,是欣赏品。花篮单格,有拱形盖,有拱形竹弓连篮身,竹弓上端有藤扎圆环纽,可提可吊。篮身篮盖彩绘花卉山水人物与题句,五彩缤纷。此种花篮,国内罕见,是潮汕的土特产,是很普遍的民俗用品,很受海外人士的喜爱。香港摩罗街古董店常有摆卖;泰国芭堤雅人妖歌舞团的“女丑”上场逗乐手提的就是潮汕花篮。
    竹(木盛),是(木盛)的一种。(木盛),北方人叫盛,就是盛礼物之器;长方形,木制,可以装置猪羊饼食等大礼物。潮汕也有木盛,却造出个俗字名称“(木盛)”。竹(木盛),用竹篾编织,与花篮一样是圆柱形,分三格,圆周直径40-50厘米、总高60-80厘米不等。它是花篮的扩大,常是两只结成一对,可以挑担。竹(木盛)彩绘内容与花篮同,惟编织与彩绘均较精,是殷户的用具和传家宝。潮阳市司马浦镇溪美朱村,被誉为“花篮之乡”,是生产花篮、竹(木盛)的名产地;揭西县棉湖镇也是花篮、竹(木盛)名产地。
    灯笼——大小各式灯笼,全国皆有,丧事用白色、喜事用红色,书写姓氏族望,吉祥字,不足为奇;近年用钢线作框架罩红绸布的折叠式灯笼,使用方便,这是进步。但潮汕的手工艺灯笼仍有其受人喜爱的特点,因其形态多样:正圆的、半圆的、斗形的、柱形的、柿形的、花瓶形的、橄榄形的、葫芦形的、菱形的、蜂箱形的、方形的……形态各异,罩丝纸后彩绘龙虎狮象、花卉山水、仕女肥娃,却是潮汕灯笼的特色,在旧社会作为游神的提灯,摆社的挂灯,都是人们借神游乐的一种形式。当代这类工艺性的灯笼,装上干电池和节日灯泡,又另有情趣。普宁市流沙镇西陇村是著名的灯笼产地,历史上有“西陇灯笼”之称誉。
    鸟笼——过去,潮汕人养鸟娱乐的不多,鸟笼制作也少,70年代以后,才依市场的需要发展起来。其特点是造型多样,借鉴灯笼的形样,形成多样化,最有特点的是三层八角塔形笼、嵌玉六角灯形笼、八角折迭宫灯笼、四方秀眼笼等;产地以陆丰碣石镇为著。该镇工艺厂的龙头竹鸟笼,镶嵌上玉石,而且能够折叠放在盒子里,设计巧妙,制艺精细,是鸟笼中的珍品。
    首饰盒、梳妆盒、钱包——此类者是精巧小件,特点一是造型多样:方形、圆形、椭圆形、心形、菱形、六角形、荷包形等等;二是织工精细,首先是篾小如发丝,面面编织图文,上釉后斑斓清雅,人们常买作工艺品收藏。
    竹帘——竹帘有门帘、窗帘之分。大小长短视需要而定规格。竹帘的质量,首重选取上等竹材,经锯、剖、切、刨、开、烘等半机械化加工和防蛀、防霉处理,制成规格化的竹帘枝之后开织,这是个基础工序,是决定竹帘质量的关键;其次是彩绘图画。潮汕各地竹帘生产单位,彩绘水平都较高,不少知名画家也参加竹帘的彩绘,如汕头的蔡光远、周振寰、麦薇子、余少良等,都曾是竹帘画的名师。
    竹珠帘——竹珠帘是用上乘竹材按规格处理的竹枝、榄核、苦栋籽等原材料,经切磨、防腐、漂洗、钻孔、上漆等工艺处理后,用尼龙绳或胶丝绳,按照设计的图样缀串起来的珠画帘,它古朴大方实用。近年虽有利用多种化工制珠粒代替龙眼核、榄核者,但是珠光宝气;有的人却仍留恋质朴的实物材料制成的竹珠帘。
    潮汕的竹艺品,还有竹盘、竹扇、杯垫、花瓶、茶厘(沥)、电风扇叶、桌几、沙发等,不一一列举。有的目前缺乏竞争能力,但作为一种工艺,仍有其历史与艺术的价值,还会被收藏家和有关单位收藏。

你是本文的第2523位读者
来 源: 潮汕工艺美术
作 者: 郭马风、魏影秋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