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城隍庙 最新 图1张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城隍是自然神,在古人心目中是护卫百姓安全,主持人间正义与主宰生死祸福,保佑一方平安之神。城隍神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地方百姓造福一方的廉吏贤哲,城和隍被认为是城市的保护神。
  惠来背倚大南山,面频南海,地沃物丰,山清水秀,是一个钟灵毓秀,民风淳朴之地。明嘉靖三年(1524)十月置县。次年,四川丰都监生杨孟训到任,三月建县城,引盐岭河之水筑成护城河,城垣围长2333米,高5.7米,设四城门:东为宾阳门,南为文昌门,西为葵阳门,北为斗山门。城于葵岭之东南,雅称“葵阳城”。年底杨知县因建县之初,百事未备,公务繁多卒于官。嘉靖五年春,广西全州举人蒋恩继任并加强建城垣,勘地建县衙、察院。朝廷要各州府县祭祀城隍神,故建惠来“城隍庙”。
  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惠来城隍庙位于县城内之东北侧,坐北面南,属木石承载结构,规模宏伟壮观,气势非凡,建筑面积1674平方米,庙前埕221平方米。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有明、清碑刻、楹联、石刻、浮雕和木刻等文物,经历近五百年沧桑,风貌犹存。为惠来置县留下的重要历史佐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1995年8月被列为惠来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明嘉靖五年的惠来城隍庙,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知县郑可大捐俸重建,不仅扩大面积增加两庑和拜亭,又增拨公田一顷六十五亩为城隍以供祭祀之用。广西北流(今北流市)知县、惠邑举人詹一惠撰《增建城隍庙记》碑,详述其事。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春,惠来干旱,民遭饥饿。三月甲子日知县查曾荣郑重其事,斋戒数日于城隍庙设坛,在烈日下祷雨。过三天果然天降大雨,查知县认为此乃神赐也。事后即捐俸重建庙亭以报答神庥,并撰《重建城隍庙亭记》载:“不数月而工告竣,涂既丹护,焕然一新,庙貌辉煌,拜亭耸立”。
  城隍庙内有方圆石柱,结构严谨,雕梁画栋,碧瓦丹檀,蔚为壮观。正门为山门廊,门上浮雕着各种精美图案花纹,精雕细刻的花篮悬挂于屋檐下,十多幅石刻浮雕,别具匠心,雕工极为巧丽。历史故事,戏剧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门额有石匾“城隍庙”三个行书金字,苍劲有力,字体雄浑。门联石刻楹联:“你来应问有无事,了么欲分善恶人”。
  庙前有门廊、天井、走廊、正殿和侧殿。山门两侧各立有一匹泥塑白马,两位马夫牵缰侍立;走廊及大厅侧殿列生诸尊木雕神像;正殿前额悬挂横匾“你来了么”;两侧楹联石刻:“阴报阳报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你知我知云何不知”。这些匾额与楹联劝人行善不作恶,意义深远,令人回味。供奉着城隍公塑像,威武英俊,慈祥仁厚,两侧立着“回避”、“肃静”、“正堂”等木牌。后厅殿则供奉端庄秀丽,惟妙惟肖的城隍夫人像。此外还有石香炉、石鼓、石刻、木雕等等,这些文化古迹是城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庙内还有十几块明、清等历代碑记,成为惠来较集中的古碑记群,充分展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面有一座古戏台,是惠来县尚存最古老的戏台,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由于良好的民众信仰基础,在县民保护下,文革时期丝毫无损,是具有研究古代政治、文化、民俗等的考证资料。
  已有483年历史的惠来城隍庙。该庙每逢初一、十五信众如潮,历代到任的惠来知县大多进庙烧香朝拜,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你是本文的第1241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8-11-25
作 者: 唐兹成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