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阳古镇韵味浓 最新 图1张

    大埔,是历史上的潮府八邑之一。明代,大埔从饶平分离,自成一县,但在清代仍属潮州府所辖。饶宗颐总篡《潮州志》就有大量关于大埔的内容。今天,大埔县属梅州,县城在湖寮镇。而从前大埔的古县城是茶阳,也是历史上大埔三大名镇之一。茶阳古镇,以骑楼为特色。尽管位于客家地区,茶阳古镇仍呈浓郁潮府特色。
    古时交通主要走水路,韩江上游汀江源自福建,茶阳拥有水陆之便,成为赣南、闽西和粤东的重要交通中转地。从前江西、福建商人通过古驿道,肩挑、背运土纸、烟茶、香菇等土特产汇集到茶阳,换回潮汕的油盐、布匹等日用品,茶阳成为从前三省边界商品聚集地。近日,笔者走访茶阳古镇,发现地方人文荟萃,引人注目,潮府印记深刻。
    父子进士牌坊
    刚进入茶阳不久,就见公路边有指示,通向著名的父子进士牌坊。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纪念历史上茶阳饶氏出现的两位父子进士。
    查牌坊的介绍,它位于学前街。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为纪念饶相(任江西按察副使)和饶与龄(任中书舍人)所建。石质牌坊,四柱三间五楼歇山顶,坐南向北,高12.5米,总面宽10.17米,总进深5.31米。石条基座上竖立前后三排、左右四列的四棵正柱、八棵附柱,柱间梁枋相联,逐层构造。明间柱间嵌有雕刻双龙腾云石额,双面阴刻“恩荣”二字,恩荣额上下相邻额上均阴刻父子二人的官职经历等;正中间的横匾正反面分别阴刻“父子进士”、“丝纶世美”八个大字,坊上石枋遍刻浮雕。整体看,父子进士牌坊不愧是历史上广东石雕工艺和石质建筑的精品。
    父子进士牌坊右侧,另有天褒节孝牌坊、天荣节孝牌坊。
    天褒节孝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为旌表当地儒生肖以继之妻邬氏而建。该坊坐南向北,为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花岗岩石质牌坊,檐下有斗拱。牌坊高5.56米,总面宽6.2米,明间上层石额正反两面阴刻“天褒节孝”,正楼歇山顶及其下斗拱缺失。
    天荣节考牌坊建于清代,为旌表监生宣妻吴氏而建。该坊坐南向北,为四柱三间石牌坊,现仅存柱、枋、基座等部,地上残高约5米,下段湮没于土中。
    这三坊相互呼应,传统儒家鼓吹的忠孝节义、科举功名观念,在此得到最好体现。
    以父子进士牌坊为中心,延伸的是茶楼民居,各具特色。
    新旧骑楼影像
    笔者在汕头、潮州和揭阳,甚至饶平黄冈发现大量清代、民国骑楼。但以一座镇而论,茶阳古镇的现存骑楼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如此情况,和茶阳作为大埔老县城的地位有关,因为人口众多,位处从前商业要道,造成茶阳骑楼较多。而由于县城地位丧失,商业没落,人口迁出,茶阳老街没有受到破坏,保存完好。于是,呈现在游客眼前的,竟然是一张张完整的清代、民国骑楼影像。
    笔者看到的茶阳骑楼有两大片,以公路为界,其中一片是陈旧老骑楼街区,包括六、七条街道,计一公里多长,足有八百间左右骑楼,它们原封不动保留下来。另一片是新旧骑楼混杂,连屋建设,但用新的水泥材质。老骑楼是颜色发黄,年代久远;新骑楼是红白相间,别具特色。
    茶阳老骑楼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江边的旋庐。旋庐位于大华路115号,原是马来西亚华侨何阳生(又名何旋美)所建,始建于1930年。坐南向北,总面宽22.43米,总进深11.53米,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楼高4层。门楼字额“旋庐”二字为国立中山大学首任校长、国民党元老、茶阳人邹鲁亲书。
    旋庐主体以西式建筑为主,细节之处又融合了中式建筑风格,巧妙地把中式建筑艺术和西式建筑风格融合于一体。笔者看过大埔多处著名建筑,很多兼具中西建筑艺术结合特点,旋庐是其中一例。究其原因,大埔是传统客家文化区域,又深受从前潮府文化影响,而大埔到海外的华侨非常多,众多原因促成如旋庐这样中西合璧的建筑出现。笔者就在旋庐的入口处,发现典形的西式拱门,而拱门的上方,就在邹鲁手书的“旋庐”之下,发现一个太极阴阳八卦图案,这显然是旋庐融合东西文化因素的标识了。附带说明,旋庐的设计者还是一位揭阳建筑师。
    如今,岁月不再,茶阳骑楼的旧街,彰现从前粤东古镇墟的繁荣,还有今天茶阳的相对落后。时近下午三时,漫步在人口稀疏的茶阳骑楼街,我想象着:当年福建商人坐船,运送土货,千里迢迢来到茶阳的汀江码头,出卖土货后,再乘船南下至韩江,最后至汕头埠,购回各种海外产品……一座潮府商业城镇的地位丧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倒是茶阳的骑楼群,屹立在江边和老街,时时提示人们以往韩江上中游的货运频繁、人流众多和商业发达。

你是本文的第89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5、9、1
作 者: 陈雪峰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