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区政府驻地原称棉城镇,是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邑。棉城四奇:古树、古塔、古寺、古园林。

    棉城古称新兴乡,是潮阳县滨海的一个小渔村。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潮州之后,前往潮阳灵山寺拜会高僧大颠和尚,从韩江乘船于潮阳后溪港登陆,途经新兴乡,眼前的胜景使韩公惊叹不已,不由自主地下马小憩,谓左右曰:“此地左右皆山,前后皆水,形胜特奇。”早已心领神会的潮阳县令史虚已遂告韩公:“此地木棉簇拥,古木参天,山光水色,乃天南奇景,若移县治于此,则邑益盛。”韩愈允诺,自此新兴乡为潮阳县治,称棉阳,后改称棉城。星移月转,如今,棉城的古城墙荡然无存,幽幽小巷变成坦坦大道,然而,千百年来被称之为“四奇”的古风韵却得留至今:木棉是自古至今古城的象征,挺拔高耸的木棉树,满城皆是,春末夏初,木棉花盛开,古城成了一片红彤彤的世界。木棉树在棉城的历史上还写下了许多辉煌的篇章和动人趣闻。公元1278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兵抗元,兵败潮州,途经棉城,文丞相见满城巍然屹立的木棉树,傲然向上,遂仰天长叹:“木棉尚有冲天志,宋人岂无救国心?”文天祥把战马拴于东山坡木棉树下,战马因劳累而毙,文丞相追念其功绩,把马尸葬于东山坡上,后人在此建“文马碣”,刻碑留记。如今,东山为潮阳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古树和古寺院比比皆是,森森古树中掩映着楼台亭榭,弯弯山流上小桥飞架,萋萋草地上花香鸟语,一派诗情画意。

    东山坡下,有粤东著名的文光塔,文光塔位于棉城城区中心,塔始建于宋咸淳二年,全塔高16丈,分7层,由规格化的石砖砌成,无一木一铁,塔空心,有螺旋状石阶可登至顶层,塔每层有门户供游人步出塔廊,欣赏四周景色,至顶层,古城风光,尽收眼底。在古代没有机械施工的情况下,据说古塔是靠堆土为丘,把石一块一块搬上小丘砌上去的。古代没有水泥,石块一块连一块,砌得天衣无缝,坚固严谨,700多年来多少次台风地震,好多民房楼宇倒塌,而高40多米的古塔固若金汤。

    棉城的寺院,多建于城郊东西两面山上,寺院所以称奇,一是古老,二是建筑奇特,三是多名人遗踪。现在棉城最古老的西岩寺,也是粤东最古老的寺院,寺院建于唐代,据《潮阳县志》记载:“唐大历初年(766),名僧惠照居此,大颠、惟严两禅师在此拜惠照为师。寺院房舍依山而建,上下交错,拱手而列,把自然地形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起来。寺院有肖端蒙读书室,肖端蒙为明代著名学者,曾任江西巡抚,相传在任期间为江西民众办了不少好事,如今江西省仍有肖端蒙纪念祠并立碑文。西岩寺前有一古树,已有1000多岁高龄,此树奇异,基部树干分开,枝叶各异,而中部树干却合为一体,人们称之为“连理树”。据史料记载,唐大历初年,五台山一高僧云游至此,赠一树苗与惠照和尚,此树苗已呈枯干,但高僧对惠照和尚说:“若有人能植活此树,必成正果。”惠照和尚遂令弟子大颠栽植此树,3天后枯树苗吐芽成活,后大颠和尚创建灵山寺,成了一代高僧。棉城东山还有东岩寺,大小北岩寺,都是粤东旅游胜地。

    棉城有西园、林园、赖园等私家园林,其中西园保存最完好和最具特色,该园集中西古今园林建筑艺术于一炉,堪称园林建筑一绝。

    西园建于清光绪末年,为潮阳人肖钦创建,岭南名建筑师肖眉仙设计。全园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园虽不大,却因其独特建筑艺术而闻名海内外。全园分为泥木结构二层书房楼、房山山房和假山三部分,还有天井、莲花池和六角亭。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园林中的假山,假山用形状各异的石块砌成,有水晶宫、蕉榻、小广寒、云水洞、潭影、桔隐、拱桥等风景设置,进入假山,犹如到了人间仙景,曲径通幽,“群峰”似浪,“峰”下碧波荡漾,鱼游浅底,令人心旷神怡。西园也有三奇:壁兰、小鱼和石楼梯。壁兰植于8米高的假山石壁上,相传为1898年园主人肖钦手植,至今已逾一世纪,兰花根部一小撮泥土悬于壁上,百年来不管台风暴雨,仍固若金汤,纵使天气持续干旱,骄阳似火,石壁烫热,兰花仍生长繁茂,令人称奇。水晶宫于假山下,四周玻璃为墙,水中滋生一厘米长的小鱼,成群结队,自由游弋,据主人介绍,小鱼并非人工养殖,水晶宫不通沟渠,鱼从何来,不得而知,更为奇趣的是,有时池中枯水数月,池壁湿气全无,人们以为小鱼从此绝迹,岂知下了雨,池中有水,小鱼又成群结队出来了,这么漫长的时间,小鱼藏在哪里,如何生存,令人费解。园里有嵌墙悬板式和垂直悬板式石楼梯两座,楼梯无一石一木支撑,阶板与阶板只有一厘米相接,看似悬空而起,十分危险,但却坚固严谨,数吨搬上楼梯,仍然稳如泰山。

    千年古邑棉城如今已成了欣欣向荣的滨海新城,城区建设面积由建国前的3平方公里扩大至现在的13.5平方公里,20多条大街纵横交错,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音像、机械、制药、纺织服装等一批现代化工业企业使古邑增辉添色。棉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往直前。

    

    

你是本文的第2140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4-08-29
作 者: 郭亨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