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岩小院日悠悠,

    似诉元戎志未酬。

    遗恨非关征战事,

    君王绝贡塞边秋。  

    

    位于桑浦山龙泉岩,有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翁万达少年读书处——翁公书院。登上翁公书院,一眼就可以看到墙壁上吴南生先生书写的诗人黄赞发先生的这首七绝的书法刻石。空谷幽静,松林无声,细读此诗,对景伤古,自然要联想起翁公光辉的一生。诗人又有一副长联,写的正合于此,不妨抄如下:  

    眺海水茫茫,思公从戎伊始,即教南惩登庸,亲擐甲胄,论良策、定中筹,威绥两越何贤哲;  

    听天风浩浩,抚虏制敌经年,长使北平俺答,躬饬边城,重纳贡、轻杀伐,气摄三关尽略韬。  

    

    现在看到的翁公书院,是经后人修茸的,一厅一房结构,著名书家麦华三题写院名,黄赞发撰、陈丁书写对联。前室有翁公塑像供游人瞻仰,座像之后刻有翁公历任官职,墙壁有明朝著名诗人唐顺之等人赠翁公诗刻石。后室筑石床、石桌、石椅,拟出翁公当年的学习环境。然而翁公并没有这么幸运,他当年的读书处在后室后门处的一个洞穴———一个普通的洞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石壁上刻有“人焉庾哉”四字,语出《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庾哉!人焉庾哉!”洞口有一块宽大平坦的石头,后人为之命为“晒书台”。  

    翁公书院,印证了一位潮人骄子艰辛的成长历程。翁万达(1498-1552),字仁夫,号东涯,出生于桑浦山附近的举登村一个耕读人家,父亲翁玉一介寒儒。少年翁万达常到这个山洞里读书,凭其刻苦终于在29岁之年中进士,并授户部主事,出为梧州知府,升广西副使,专办安南事,历官十七任,并三度获任兵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敏,亦作襄毅,《明史》有传,长达3330字,是该朝名臣本传最长的人。翁公文功武绩,气节学问,雄冠潮人,林建翰先生评曰:“全材不世出,公允武允文,亦卿亦帅,才奇而正,学博而醇。”然其“通贡互市”的边策主张,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首肯,这正是黄赞发先生诗中所写之“遗恨”。  

    于是,这个普通洞穴平添一份神秘。好学的人们纷纷到这座钟灵毓秀的山中,瞻仰翁公潜修之处,感受学习的气氛。清末诗人陈芷云编集的十五卷诗文集《龙泉岩游记》,其中大部分就是写翁公书院。如陈慕川先生的《题龙泉岩壁》就生动写出了人们对于翁公的敬仰:  

    

    五十年来此地游,

    重阳赴会宴蓬洲,

    仁夫经济空今古,

    读罢残碑拜石头。  

    

    洞口的“翁公书院”四字刻于光绪年间,逃过了许多历史劫难,至今仍保存完好。这块题字署款“仁夫鸾书”,并注明“慕道仙馆溪然子、海浮子扶乩”,也就是说,为刻此匾是通过扶乩的方法将已谢世300多年的翁公请出来题写了这四个字。实在荒谬,但是不少人却把这当成佳话传得不亦乐乎。黄赞发先生的另一首诗提到此事云:“莫笑前人谬寄趣”,既“谬”又“趣”,正反映于人们对于翁公的敬畏之情。  

    更值得一说的是,饶宗颐教授对未曾登临景仰,引以为憾,终于在1996年的一天,拔冗到翁公书院和翁氏家庙游览。年届80的饶公,一口气登上百步台阶到山腰的翁公书院,完竟半世心愿之后欣然命笔题字:“绍踪前轨”。  

    我想:饶公的题字,应该是一种号召!
  

你是本文的第263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6-09-27
作 者: 陈琳藩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