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汕先人艰苦创业,筚路蓝缕,历经千辛万苦,长期以来,在逆境中祈求平安顺利的心理需求,慢慢形成祭拜神明的习惯,经过岁月的沉淀,成为潮汕人共同的精神寄托,也形成潮汕大地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线 又到年底岁末,空气中时不时飘来焚烧香烛纸钱的味道,每逢酬神吉日,小区楼下的钱纸炉火光闪烁,烟雾缭绕,在静谧的午夜另有一番暖意。每逢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会加入到酬神的活动中。一般按照家里长辈的吩咐,女人负责采买、烹煮、设案谢神,男人负责请炉,上香、上烛,家里的男丁在祭拜的时候是最重要的角色。有外地朋友很不以为然,说“你们潮汕人很迷信”,他们难以理解,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潮汕人还是这样虔诚地举行各种不同时节不同对象的祭拜,他们不知道这种感天谢地的习俗经过祖辈传承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在物质紧缺的年代,许多家庭会把仅有的肉票留在过节或初二、十六等拜神的日子来用。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潮汕人,也保留着节日、吉日祭拜的习惯。有亲戚从美国回来后骄傲地说,在唐人街,潮汕式的香烛钱纸一应俱全。这些漂洋过海的祈福之物,给远在他乡的亲人带去怎样的祝福和安慰啊。 潮汕先人艰苦创业,筚路蓝缕,历经千辛万苦,长期以来,在逆境中祈求平安顺利的心理需求,慢慢形成祭拜神明的习惯,经过岁月的沉淀,成为潮汕人共同的精神寄托。在潮汕,几乎每个家族都有亲人远在海外打拼,以前音讯难通,每次回乡必须经过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海上颠簸,拜“妈祖”求菩萨,祈求亲人平安到达,就成了有“番客”人家最真切的需求。 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每年夏季的台风天和不同季节的干旱,经常使劳作者们苦劳少获,农民拜“五谷母”,祈求神明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劳动成果。缺医少药的年代,孩子的成长需要神明的庇佑,所以,有新生婴儿的家庭要在卧室拜“公婆母”神,保佑孩儿平安长大。拜地主爷几乎是每个家庭最起码的要求,可以保佑阖家平安。 孩子初长成入学,需拜孔子、拜魁星爷,保佑孩子学业进步,出人头地。此外,做生意的要拜财神,做木匠的要拜鲁班,做手工的要向“织女婆”乞巧,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神明。除了传统节日祭拜祖先之外,初一十五要拜祭天公,初二十六要拜地主老爷;年底要送神上天,正月初要迎神下地;拜妈祖,拜公婆母,拜灶神爷,拜五谷母,拜孔子,拜鲁班,拜魁星爷;甚至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神明,迎老爷、赛大猪、游神赛会,正月里各种不同日期的祭拜活动,成为潮汕大地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 在潮汕,名目繁多的祭拜需要大量的祭品,粿是主要祭品。女人会不会做粿,是衡量一个好媳妇的重要标准,在娘家不会做的,嫁入夫家后,婆婆可以教你,而“会做雅粿”则是一语双关的褒奖,意思是待人处事得体妥当。“会做雅粿”的媳妇会得到更多的怜惜和关爱。 由不同季节的各种食材,经不同烹调方式做成的粿品,名目繁多,各具特色:发粿、甜粿,红桃粿、鼠壳粿是大年大节必备的基本款,其他时节各有不同可以增减,比如清明节有朴枳粿、端午节要蒸栀粽、裹粽子,十月初五拜五谷母有黍穗粿、发包、软糕、稣角、还有土豆粿、萝卜粿等等。或蒸或炸或焖或焗,厨艺手法,各显神通。祭拜过后,就是孩子们享用美味小食的欢乐时光,妈妈手艺好孩子们就更有口福啦。 有些潮汕人家,一般备有两套餐具,一套日常生活使用,一套祭拜时用来盛祭品。盘、碗、杯、箸,大小高低依次齐备,通常比日常用的还要精美考究。陶瓷的、木胎上漆的、描金镶玉的、还有象牙箸等,这些在潮汕人家不足为怪,因为许多都是老一辈从海外带回来敬奉祖先的用具,从清末民初到现在,代代传承,成为不可多得的家传珍宝。 香烛钱纸是谢神的重要用品,是连接天地人神之间的妙品。香烛祭拜用法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而钱纸的制作充分体现潮汕人的心灵手巧,也成为一种传承有序的地方手工艺。它融合了刷金箔、剪纸、立体折叠、立体粘贴等手法,制作之精巧令人惊叹,从某个角度来看,甚至不亚于其他种类的潮汕手工艺品。 一份祭拜钱纸,通常由一个黄裱纸做的大元宝当盛器,依次放进大钱银锭、家门帖、贵人、平安钱、家门钱、贵人钱、歌钱、大金、金宝、金条、莲花等等,这是一份充满美好意念的艺术品,单是一张平安钱就可看出巧妙所在:大红纸做底,周围是嵌好的荷叶形花边,金箔纸镂空剪成四句吉祥字句,在文字周边环绕莲花、鲤鱼、蝙蝠、葫芦等图案,再镶在红纸上,逼真喜气,美轮美奂。最后,所有的用心和赞美,在袅袅轻烟中化为美好祝愿。
|
你是本文的第187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12、22 作 者: 叶丽玲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