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德记洋行浮沉录(一):进入汕埠 争海旁地 最新 图1张

    汕头德记洋行(Bradley & Co.),是美国商人吧叻咧(Bradley)在不晚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创建于汕头新市街口,在民国初年逐渐衰落,期间影响汕头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也为汕头留下了“德记前”这个独特的地名。笔者通过总理衙门清档等资料,对德记洋行的开端、兴旺、发展、衰落进行考证,以多个典型事例,多角度解读德记洋行在汕头的前尘旧事。
    陈玉嘉购地:触发德记、广孚争地案
    在同治六年(1867年)之前,德记洋行并不属于英商洋行,而是美商洋行。同治五年(1866年)的总理衙门清档中,时任惠潮嘉兵备道的张铣,向朝廷报告广孚行与德记洋行互相争地的处理情况,当时德记洋行称为“巴德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时候,美国商人吧叻咧看重沙汕头埠的独特地理位置,派遣洋行内翻译即陈玉嘉(福建泉州府同安人)到汕头近海处买地盖屋。德记洋行看中陈玉嘉作为翻译是有很多方面因素的,陈玉嘉在咸丰初年就已经长期在汕头进行商业活动,熟悉汕头,也懂得英语,因此很快就帮德记洋行物色到合适的地产,通过中人牵引买下澄海县衙的差役王洲名下滩涂地一段,坐落于“沙汕头南社新市街口处”(即今德安街与德兴路交界),契约上列明“长三十六丈,宽三十丈,左至会馆公地,右至鲁麟行地”。同治元年(1862年),通过王洲的关系,陈玉嘉到澄海县验明契约并且缴纳契税,因此德记洋行在澄海县衙门内是有红契存底的。
    随后美商吧叻咧就开始运输沙石填埋地基,约有二十余丈宽,剩下滩涂地十余丈因为长期受到海水浸润,暂时没有填埋为地。美商吧叻咧在新填埋的新市街口一共建了十几间铺屋。
    但吧叻咧在汕头的商业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治四年(1865年)时,沙尾乡人李阿盘便带领数十人不予许吧叻咧的员工继续修建房屋和填海,并且拆毁部分铺屋,随后布鲁斯国(即普鲁士国)广孚洋行买办郭阿伦(系广东香山县澳门人)“突用小船多只,装运沙石,将咧(即吧叻咧)未填海地强行填筑,阻止不休”,而且郭阿伦这帮人扣押了德记洋行雇佣的工人庄上元、黄阿福,向澄海县提出地产争议问题。沙尾乡也就是今金砂乡,系汕头本地望族,德记洋行也无法协调此事,吧叻咧见状只好让陈玉嘉报告澄海县。但在同一年的十月份,普鲁士国的广孚洋行的东家凌嘉,派出买办郭阿伦把吧叻咧还没有填海造地的十余丈滩涂地据为己有,并且提出广孚洋行已经向沙尾乡人李钢秀买下这片滩涂地,契约上写明坐落于汕头“合顺路头”。“合顺路头”也是在老会馆镇邦街外公地附近,因为这些地当时是海边滩涂,也都没有固定的名字与门牌,和“新市”都属于土名,在四至上是存在重叠的。但是广孚洋行没有上手契约,无法证明李钢秀之前便有这片滩涂的产权。因为当时普鲁士在汕头尚未设立使领馆,就由普鲁士邦交国英国驻广州领事坚佐治、署理领事馆固威林出面,与美国驻潮州汕头商务领事温若瑟、美商德记洋行吧叻咧等人进行产权争夺。
    林乾泰献计:企图官充德记洋行地
    一开始,前任的澄海县令冯镇并不是非常重视,英国与美国领事互相之间的争斗也无法调停,甚至两国士兵在汕头出现对峙。这项产权争议越演越烈。澄海县令冯镇看事态越演越烈,报告给惠潮嘉兵备道张铣,认为无论是德记洋行的陈玉嘉,还是广孚洋行的郭阿伦、李阿盘,都企图蒙混占领官地,干脆全部都充为官坦,另行划地召买。这一个计划实际是当时汕头茶商、乾泰行主人林应坤(即福建人,系乾泰厝内最早主人,也称为林乾泰)的考虑,林应坤为汕头漳潮会馆中绅商,与其他汕头商人考虑打击外国洋行在汕头的发展,所以向澄海县令建议此说,冯县令又把此计献给张道台。
    实际上这一计策是有一定依据的。根据咸丰八年(1858年)签订的《中美天津条约》,第二十七款规定“大合众国民人在大清国通商各港口,自因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大合众国民人在大清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论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不得过问。”也就是美国驻汕头领事官有裁决本国人在汕头财产争议的权力,但是如果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有财产争议,就需要参考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进行协商。但是广孚洋行所属的普鲁士国,并没有和中国签订相关条约,这时候交由英国领事进行代理协商,实际上也缺乏底气。如参照咸丰八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内,并无列明英国人购买中国地产的问题,而参照条约内关于英人执照问题,执照也需要领事官发给、中国地方华官盖印认证。普鲁士国没有驻潮州汕头的领事官,自然也没有领事官给予执照,而广孚洋行所持有的也仅仅是没有官府认证、附加契尾的私下买卖契约(潮州俗称“白契”),这也让广孚洋行陷入被动。而且德记洋行、广孚洋行都是由各自华人代理与汕头本地人签署买卖合同,这从契约表面上看只是华人争产案,所以英、美领事官也只好以协商姿态与潮州道、府、县进行沟通。
    因此,冯镇建议也并无道理,但是洋行与背后的外国势力,又让冯镇的计划无法实现,此事已然非一县之长所能驾驭,督办潮州新关税务司委员、潮州通判便介入此案。关于冯镇无法解决此事的原因,惠潮嘉兵备道张铣在随后呈送两广总督瑞麟的报告指出“澄海县冯令,若一细心研求,确切勘仗,无难水落石出。兹该令无传齐两造引勘,刻期集讯,断无不疏。”意思是冯镇当时过于心急,才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疏漏。不过张铣也指出,冯镇是因为潮州军饷当时吃紧,两广总督衙门、广东巡抚衙门屡次催捐,冯镇只好在澄海县治内屡次劝捐,“急如星火”、“未尝歇脚一日”,到汕头后冯镇也没办法久住,所以冯镇也并非故意拖延汕头洋行争地案,可以看出张铣还是维护下属官吏的。
    陈善圻勘地与广州会审:确定德记洋行地界
    但是这一案件的处理仍然十分迟滞,导致英、美领事官分别向两广总督瑞麟提出抗议。而且美国领事官温若瑟看德记洋行争地案中,潮州处理迟缓,美商在汕头利益受损,也让美国海军军舰多艘开往汕头港口,想要借此挟制潮州,要求潮州尽快裁决。惠潮嘉兵备道张铣看到美军军舰来到汕头,极为紧张,派出潮州地区熟悉洋务工作并且与英美领事比较熟络的候补盐经历吴作霖、候补从九品赵荣翬到汕头,分别协调安抚英美两国领事,德记、广孚争地案才稍稍停歇。
    不过,两广总督瑞麟接到美国、英国领事报告之后,也极为重视,因为前任两广总督也曾因华洋冲突处理不力,被朝廷斥责,因此,瑞麟立即要求潮州道、府、县要重视此案,要协调处理此案。
    同治五年(1866年),继任的澄海县县令陈善圻,会同潮州新关(即今新关街内)委员、潮嘉兵备道委员、潮州府通判、鮀浦巡检司等官员到广州府会审。在此之前,澄海县令陈善圻极为重视,亲自到汕头新市街口勘查吧叻咧所购置的土地四至,依照澄海县衙内红契存底,明确吧叻咧目前有此地产权,立地界碑为记,为防止争议,严禁德记洋行、广孚洋行私下再争斗和抢地。美国驻汕头领事、美商吧叻咧、外籍翻译哈巴安德、德记洋行翻译陈玉嘉当面提出普鲁士国广孚行的种种问题,广孚行也是提出各自证据。
    经联合会审查明,该滩涂地原属于美商吧叻咧产权,而广孚行占有近半年,已经将其滩涂地修为一处码头。为协调德记行、广孚行以及背后的英国、美国领事的利益,两广总督瑞麟与潮嘉兵备道张铣,决定德记行有汕头埠新市街口海坪地以及广孚行抢先填埋的海边滩涂地产权,德记行将广孚行这座已经修成的新码头列为公众码头。而两广总督又让潮嘉兵备道台从漳潮会馆的公地中划拨部分补给广孚行,广孚行、德记行都表示认同,并且签署了调和合同一式两份,在澄海县备案,此事才算暂时了结。德记洋行从此在汕头埠站稳脚跟。

你是本文的第52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12、6
作 者: 许壁锋 文 /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