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特的语言习俗,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语系是以梅县方言为标准的。灰寨李姓始祖李崇源原籍梅县松口龙牙(今隆文镇),他自然把梅县方言传来灰寨。灰寨早期居民,既有讲本地客家方言的,邻近也有操潮州方言的,李氏先民历经近500年的社会交往,其梅县方言没有被同化,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梅县客家方言的主要特点是“轻”和“柔”,听了使人觉得异常亲切、甜蜜,抑扬顿挫,产生较强的音律美。由于梅县方言仍保留入声字,有时会与外界发生一些小误会或产生一些诙谐的效果。如“打”的入声的字是“大”,把“打仗”说成“大仗”,也会使人误会。 客家方言保存着许多古汉语字词,曾被语言学家称为“语言的活化石”。灰寨《李氏族谱》收录、整理了几个条目:(一)普通话用双音节来表达的,灰寨人用单音节来表达,如:星星一一星,高兴一一兴,被子——被等;保留古义的词语,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泪)、索(绳子)等;有些词与普通话名异实同,如“热水”说为“烧水”;“妹妹”说为“老妹”;“下雨”说为“落水”;有些词序与普通话相反,如“灰尘”说成“尘灰”;“公鸡”说成“鸡公”;“热闹”说成“闹热”等;(二)常用方言有许多词与普通话有差异;如滚水——开水;旧年——去年;外背——外面;鸡卵——鸡蛋;面帕——毛巾;阿郎——女婿;月光——月亮;热头——太阳等。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灰寨李氏积累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歇后语,如“素金炒板下锅来”,讲的是灰寨圩经营小吃水板的李素金手艺好、食客多又忙不过来,常用“下锅来”的口语招徕食客。后来,灰寨人常用这句话引伸出打发贪欲强的人;“灰寨祠堂白桁(行)”,汜述的是灰寨圩有座李氏宗祠的正厅房梁因故没有漆好就上梁,全部呈白(木)色。客家话“桁”与“行”同音,后人用来比喻去办某事而没有达到目的。这条歇后语在客家方言区流传很广,只要你说出上半句“灰寨祠堂——”人家就能会意你准当了“冤大头”或“杨白劳”了。由此,我们可看到这个明代古村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一斑。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