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潮汕侨校的红色记忆.jpg

河婆中学旧楼(资料图片)

揭西县河婆中学,原名揭阳县第五区私立河婆中学校,“校舍经费,悉捐自南洋热心侨胞暨本地热心父老”。它筑于河水之南,象山之麓,校园建筑中洋一体,楼宇巍峨,清静悠雅,是一座著名的潮汕侨乡学校。

河婆原属揭阳县所辖,位于揭阳县城之西,离县治颇远,乡间小学毕业生欲升中学,需长途跋涉至揭阳县城,每感困难。热心桑梓教育的河婆华侨及各界人士,“为使此辈青年得有升中机会”,频频呼吁创办河婆中学。这个倡议一提出,旅居南洋的河婆侨胞纷纷响应,慷慨解囊,“捐资所得,不下五万余元”。在这众多捐资者中,特别突出的是黄炳南先生。黄先生是河婆马头乡人,年仅弱冠便在南洋之荷属吻喱洞(印尼的一个岛屿)经商。由于他生性聪敏,勤力经营,“不数年而致巨富”。“凡有公益事相请者,莫不极力赞助”。河婆中学建筑之始,他便率先“捐一万二干元为之倡”,“并先提出一万元为开始建筑费”。

在南洋华侨的赞助下,在河婆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河婆中学自1927年夏“鸠工建筑”以来,历二寒暑,到1929年冬,完成学校前后院工字形双层楼校舍两座,饭厅、厨房各一座,及未完成礼堂一座。在校舍建设计划还未全部完成的情况下,学校即成立了校董事会,推举蔡省三先生为主席,筹划一切。1930年春,聘张道先生为校长,开办初中两班,附小两班,全校人数综计九十有八。员生们在这崭新的校舍里就教就读。1935年后校董会再次发动华桥及乡贤捐款,修建校舍,添置床板、台、凳,补充图书及学校用具。1936年2月,开始招生,共招3个班,学生90人,并于2月18日开学。至1936年秋,已开有5个班,全校人数增至180人。

饮水思源深知父老之愿,追思往昔尤知来兹之职。河中教职员生通力合作,勤奋有加,极力刷新校政。在大家的共同劳作下,充实图书,开辟了运动场地,栽种花木,美化校园;制订校规,严格管教,注意纪律训练;坚持各项考试、考核制度,勤学修行,菁莪乐育,使河中校务为之一新,桃李盈门,成绩斐然,形成尊师重教、团结友爱的优良校风。

教学方面,学校摸索和总结教师“口授”和“暗示督促学生自动研究”相结合,日常考试、临时考试、学期考试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重听讲、勤思考,巩固课堂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外学习方面,学校从鼓励学生“个别嗜好”出发,设立了化学研究社和书法研究社,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此外还组织了河中剧社、俱乐部、课外阅读、游戏运动、演讲比赛等,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全国轰轰烈烈反抗日本侵略、抵制日货运动的鼓舞下,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河婆中学抓紧爱国主义之“德育”,具体规定了六个方面:“1、实行刻苦耐劳生活,减少校内工役,一切劳作,均由教员学生共同任之;2、节省宴会、茶点及零食费用;3、提倡爱用国货;4、严禁散漫浮夸奢侈;5、宣誓雪耻救国,并训练学生认定本人将来应为事业、作救国救民之准备;6、重要集会时,为国难死亡同胞默念致哀。”教室挂“国耻表”“国耻地图”,使学生明了中国近百年之状况;图书馆悬挂“中外圣哲”科学名人照片,使学生油然而生崇敬之心。1936年,学校举行了三·一八北平革命纪念,孙中山诞辰、逝世纪念,廖仲恺先生殉国纪念,朱执信先生殉国纪念等活动。

学校有了中国共产党活动后,面貌更是为之一新。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学校进步思想更加活跃,成了我党活动基地之一,一批进步师生直接参加了革命活动,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