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溪“国王庙”:一座伪装了300多年的郑成功纪念庙宇 最新 图1张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镇河内村的“景明公厅”、“智明公厅”后,坐落着一座建于300多年前的“国王庙”。这座“国王庙”,坐东北,向西南,“下山虎”格局,左侧还建有一条灰巷。
    “国王庙”正门门楼匾额书“国王庙”三字,门楼背面匾额为“庇一境”三字,下款书“公元一九八九年二月重修”。进入门楼,中有一天井,后主座的石柱把后座分为一厅两房。中厅奉祀“三山国王”塑像,前挂珠帘,上挂绣有“国王爷”三字的彩楣,两旁石柱楹联为:“国泰民安辟荆榛千秋伟业,王仁世治驱强虏一代英雄”;前供桌有“三山国王”香炉。左侧房只供一座香炉,香炉上刻有“国王”两字;右房空置,前半截墙上镶嵌二方旧石碑刻。左侧一方为《重建庙宇合将合境众弟子喜□□□》,中刻有捐款人31名,最多捐款为艮25元,最少为艮2元。石碑落款为“嘉庆丁卯腊月捐建本庙主事僧□银募立”。第二方旧碑刻无碑名,也无落款,只刻140名捐款人的名字和捐款款项。据石碑刻形制分析,两方碑刻为同时制立。
    2017年6月30日,笔者与几位文友一起,对“国王庙”及其周边情况进行田野调查。据现场踏勘的情况分析,国王庙正殿“下山虎”为清嘉庆丁卯年(1807)腊月重建,1989年按原建筑规格修复,并按原样摆设神座;石柱为原旧物翻新;“国王”香炉也为旧物件,上刻“国王”两字。香炉两耳饰“鱼化龙”纹饰。“鱼化龙”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鱼龙变化,古喻金榜题名。“国王庙”的“国王”香炉上的鱼龙饰纹,头、身、尾亦鱼亦龙,鱼龙互变。这种形式,古已有之,是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历史渊源久远,最早可追溯到仰韶文化和半坡类型时期的图腾崇拜。该香炉似有翻新痕迹。“国王庙”庙名,字体古朴大方,繁体字书写,应为原庙题名。庙门门楼背面“庇一境”三字也为原庙匾额,下款时间为重修时补上去的。主殿左侧的灰巷受损不大,1989年修复时只作小修小补。
    揭阳市博物馆藏有民国初年古溪人陈静山撰《揭阳古溪陈氏世系》一书,中有《历代功人》一章,其中明确记载:“君聘公之平蓝建庙(秋房祖)。”该条目还用绳头小楷加注:“告请郑成功除蓝贼建王爷庙。”这里说的是陈君聘(名思达)告请郑成功剿除贼首蓝育景,并建“王爷庙”奉祀郑成功的事功。事情是这样的:
    清顺治六年乙丑(1649)八月初二日,揭阳县官溪都古溪乡被盗贼蓝育景带匪破寨,杀戮乡民200余人,祖坟被毁,乡人被冲散,四处逃难,“官溪之南,几无陈氏矣。”古溪十五世孙陈思达(字君聘,明崇祯廪生),“因居榕邑,方免被害”。时,郑成功刚好率部巡揭。陈思达带着书有蓝贼暴行的状子,冒死拦驾喊冤,状告蓝育景残害乡民暴行。郑成功经调查核实,同意派部剿灭蓝贼,并于顺治六年十月十一日,将贼首蓝育景斩首,为民除害。蓝贼被斩,乡民欢喜若狂。陈思达率古溪乡绅,代表乡民到“国姓爷”军辕门叩谢“千岁大恩”,并送上“白米三十石,白金五十两”劳军。陈思达还倡议古溪陈氏族众“每早设炉,焚香一炷,拜祝千岁千秋”。为了使古溪陈氏后代永远不忘郑成功的功劳,在陈思达倡导下,于清康熙初年,在古溪乡专门建设了一座“王爷庙”,让陈氏乡民世代纪念郑成功。
    那么,族谱记述的“王爷庙”与河内的“国王庙”有什么联系呢?笔者访问了古溪湖心村人陈林宏(78岁,曾任兴文中学校长、仙桥镇文教办主任)。他说:“河内的‘国王庙’,解放后曾改为永东小学河内分校校址。我曾当过永东小学校长,也时常去河内分校。听老辈讲,古溪的‘国王庙’是祭拜郑成功的,与别处的‘三山国王庙’不同。”陈林宏的这个说法,与“国王庙”内的“庇一境”牌匾和楹联的内容是一致的。
    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王朝覆灭。翌年,郑芝龙在福州拥朱聿键为帝,号隆武。因清兵压境,约降而去,被挟北上。其子郑成功背父志抗清。可是,当时的郑成功“兵将战舰百无一备,往南澳召募。”郑成功以金门、厦门为屯兵前哨,以南澳为基地,厉兵秣马。他从顺治四年(1647)至顺治十七年(1660)长达14年的时间里,先后29次入潮、进揭,征战取粮。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反清复明受挫,便从厦门、南澳一带率领大军进入台湾西南部,赶走了荷兰人。康熙元年(1662)二月一日,荷兰侵略者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郑成功收回了被外国人统治了38年的祖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国王庙”主殿楹联,以“国王”两字为冠首,歌颂郑成功这一伟大的历史功绩。而“庇一境”三字匾额,也与郑成功助陈氏平蓝贼的史实相符,并非指“三山国王。”《永乐大典》载《潮州路明贶三山国王庙记》(元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刘希孟撰、潮州路总管王元恭篆盖)云:“则神之庙食于是邦,使山为砺,与海同流,岂徒曰扞我一二邦以讨。”“三山国王”信众认为,明巾独三神“护国庇民”,神通广大,神恩浩荡,“潮福神也。”由此可见,“庇一境”者,非“三山国王”也。又据河内乡民传说,旧时河内“国王庙”曾驻有一武僧。后来古溪乡下寨村有个有钱人阿舍,名叫如意,常上门找武僧比试功夫、武艺。但武僧始终没敢和他比试。他思量着,比也不行,不比也不行;比赢也不行,比输也不行。左思右想,左右为难。后来,只好收拾行装,走了。“国王庙”曾有僧人入驻的传说,与现存旧碑记载的有主事僧于清嘉庆丁卯腊月募捐重修“国王庙”的史实相符。
    那又为什么族谱称“王爷庙”而修的庙又叫“国王庙”呢?这个情况,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郑成功在明末清初活动于潮州府属各地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所以古溪族人为郑成功立庙,这是有逆清廷的事,是不能公开的。故只能用当时潮人最为崇拜的“三山国王”来作掩护了。其实,古溪早已在坛头村建有“三山国王”庙。后建的“国王庙”正殿供“三山国王”,并设“三山国王”香炉;左殿供“国姓”爷(“郑王”爷),且不奉祀郑成功塑像,只供“国王”香炉。“国王庙”的庙名和正殿供“三山国王”,外似“三山国王”庙,实为纪念“国姓爷”(“郑王爷”),即纪念“王爷”。所以,古溪人也把“国王庙”称为“王爷庙”,也不叫“三山国王庙”。正因为以陈思达为首的古溪乡民的这种政治智慧,才使“国王庙”幸存于清政府朝廷之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革”期间破除迷信,民间信仰一度被废止。但由于古溪乡河内村“国王庙”建筑规模较大,可作为办学之用,才幸免于被铲除。斗转星移,近半个世纪的变迁,“国王庙”为纪念郑成功的历史内涵也为人们所淡忘。现在,古溪的一般乡民也只知道河内的“国王庙”是全古溪人所共有,祭拜的是“三山国王”,很少人知道是为了纪念郑成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还有一段时间把南澳和踏埠作为他演兵地和后勤补给基地,与潮汕人民建立了不少联系,并被永历帝封为“潮王”。但神奇的是,除揭阳县南门外古溪乡外,全潮汕都不见祭拜郑成功的庙宇。古溪乡河内村“国王庙”是全潮唯一一座供奉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庙宇,值得珍视。

你是本文的第51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7、16
作 者: 陈汉初 文/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