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民风,历来为国人所称颂。明代以来,生息在榕江上游灰寨河畔的李氏村民,养成了这种纯朴的民风而且代代相传。清初,涌现过仗义疏财平寇并被赠以“军功守府”牌匾的李俊芳。民国时期,有古道热肠的先贤李镜清。近现代,热心公益事业的的海内外乡亲更是不胜枚举,涌现了曾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泰中友协副主席、著名爱国侨领李建南,有荣获“揭阳市荣誉市民”称号和揭西县人民政府“银山奖章”的旅马来西亚侨胞、大慈善家、拿督李志明(又名李景春),有马来西亚《国际时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辑李福安等等。革命年代,这里先后有14位乡亲为革命事业牺牲了生命,灰寨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在新宫林村。解放战争时期,灰寨俊芳学校等处,曾是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中共潮汕地委和潮揭丰行政委员会等机关驻地,从这里吹响解放全潮汕的号角。 《竹溪古庙碑记》,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灰寨李氏始祖李崇源于明朝正德初年从梅县龙牙(今属隆文镇)迁来灰寨创基,迄今已近500年,先定居于青潭岭,后移居古竹溪村。记者访问了李锋(伍传)、李太泉等长者,然后又与《灰寨情》主编温瑞庭先生从龙路径村驱区车沿着宽阔的河(婆)棉(湖)公路往南约1公里找到了竹溪古庙。站在庙前东望,只见灰寨河往南流过,河水清澈,波光潋滟,两岸竹影婆娑,秀色可餐。据说明代以前这儿生长着密密麻麻的苦竹,这条溪流便叫“苦竹溪”。溪边有个李氏村民聚居的村子,叫“苦竹溪村”也叫“古竹溪村”,村民们勤耕苦读,以苦竹笋佐饭,平静地生活了80多年,出了不少读书人,有“九廪(生)、十八贡(生)”的传说。 如今,古竹溪村早已消逝,我们从一块《竹溪古庙碑记》中可大略了解古村湮灭的踪迹:“竹溪古庙者,昔日古竹溪村之祀庙地。该村原址在庙前,明代有李氏千人聚居,岁时祝祷禳于斯,歌鼓于斯,庙盛年丰,竹溪之乐胜似桃源焉。迨清初铁蹄蹂躏,竹溪村民奋起自卫,驱逐鞑虏,断其马足,霖蓝各地纷纷声援。清廷大怒,暗调重兵,伺庙会演戏,村民无备,星夜窜至,逢人血刃,见屋纵火,清溪为红,碧竹为赤。一场浩劫,数里焦土,幸存者惟一古庙耳……”碑记记述的是古竹溪村先民群起抵抗清兵惨遭屠杀、家园被焚毁的一页悲壮历史!劫难之后,李氏幸存者不但存活了下来,其后裔还相当兴旺发达。笔者还在《李氏族谱》中看到这样一副对联:看白云徐飞,思竹溪,断墙残垣,问苍穹能肯作证;望绿水流觞,悼无辜,分尸碎颅,是人间谁主浮沉?相传此联是抗日战争时期,五华县水东一位文人骚客路过古庙追思古竹溪村惨案,有感而发书写在庙墙上的,足见苦竹溪惨案影响之深。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