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屡建功 谋划兴海防——记创建明代碣石卫城名将花茂 最新 图1张

    花茂(约1332~1410),安徽巢县人。明洪武中年任广东都司时,创建广东卫所制,亲筑碣石卫城于海丰县东南部海滨(今属陆丰市碣石镇),他原是元朝地方民兵武装的将领,从猛将陈野先假投降归附予明太祖朱元璋麾下。元至正十五年(1355)秋,弄假成真的陈野先被红巾军杀死后,花茂率部随明大军平定江西省,击败陈友谅部队,再平定中原、山西、陕西等地,战功显赫,被朝廷升授武昌卫副千户,继之入川征讨西蜀,攻克瞿塘关,占据重庆城,再率所部攻下广西左右江及田州古城,被朱元璋晋升为神策卫指挥佥事。洪武八年(1375),设立广州左卫右卫。他调任为广州左卫指挥佥事(正四品),一举平定阳春、清远、英德、翁源、博罗诸山寨叛匪以及东莞、龙川诸县乱民;又扫平电白、归善之贼众,围剿连州、广西、湖广瑶族各部。他也晋升为广东都指挥同知(从三品),再迁广东都指挥使(正二品)。洪武十四年(1381),花茂向朝廷建议将飘泊江河海口的疍民,招抚为镇守沿海的兵勇,消弭乱源。之后设东莞、大鹏两守御千户所,归南海卫管辖。
    洪武二十五年(1392),花茂以年老体衰,请以长子花荣代职。朱元璋念勋旧,并考虑到广东是重要的战略地位,非重臣不能镇守,谕命他继续担任广东都司。此时,为防御北部边境,明廷正在重建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东胜卫(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因此擢升花荣为东胜卫指挥使,以安其心。洪武二十七年(1394),倭乱初起,沿海震动。八月,安陆侯吴杰、永定侯张全到广东训练海上军士以防倭。都指挥花茂不顾年老衰弱之躯,跋涉千里巡察广东沿海形势,到处相度山川地理,上奏建言:“请设沿海依山广海、碣石、神电等二十四卫所,筑城竣池,收集海岛隐料无籍等军,仍于山海要害地立堡屯军,以备不虞”。于是,他奏请设立海朗守御千户所于大沟镇海山,属广海卫。设双鱼守御千户所于上洋郎官山南麓,属神电卫。至此,连同阳江守御千户所在内,各所都增设倭官各一员。每年冬、春二汛都分头巡海以防海盗倭寇。又调东芜乌艚船10艘来阳江协守海界;为彻底根除后患,他呕心沥血筹划万全之计,招集沿海疍民和在海面上从事抢劫的海盗,经短期训练,转化成为戍守当地卫所的将士。其中为保护海丰石桥、古龙、小晴、海甲、白沙等沿海盐场的财政税收安全,他奏称:“海丰地处沿海,境内东北部地区山峰重叠为险要之地,且盛产鱼盐为鱼米地区应建城邑卫所。”经明太祖批准后,朱亮祖遣派他帅兵驻守海丰县境,由他亲自筑造碣石卫城,以及督促麾下兴建捷胜、甲子等守御城。他冒着酷暑带领旗下众将士巡视粤东沿海,对碣石卫城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视。于是上奏朝廷经下诏批准,开始在碣石湾、红海湾和大亚湾等广阔的海岸线上大规模兴建城防。碣石卫城高二丈(6.4米),城池厚一丈八尺(5.8米),周围一千一百五十丈(3680米),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个。城壕深一丈(3.2米),宽一丈八尺(3.5米)。敌楼四座,楼下辟门;东、北城门是陆路通道,西、南城门有水路可直通大海。花茂还在城内建置了军城隍庙,作为卫城的保护神祇,以激励官兵的戍防意志。
    是年冬十月,在筑建碣石卫城的同时,花茂派千户盛玉筑建甲子门守御千户所城。甲子门原有宋乾道五年(1169)承奉郎范有仁退休后建置的顺济石桥。该桥横跨天后庙前至河东桥尾汕(今东官渡),至开禧二年(1206)其后裔范良臣又添建十孔,共125孔。千户盛玉请示花茂如何处理,花茂考虑到此桥的存在易被倭寇利用,既方便倭船在此泊海,也便于其军队从河东过桥发起攻击,不利于甲子所城的防守。加上建城资金不敷,故盛玉命军士拆毁顺济石桥,以其基石砌建甲子所城,一举两得。翌年(1395),花茂又命千户马帖木筑建海丰县守御千户所城,作为明朝的海丰县治,并将海丰所从惠州卫划归碣石卫就近管辖。八月十五日,再命麾下千户候良在海丰金锡都捷径村筑建捷胜守御千户所等城池,各屯军驻守海防,以备不测。永乐六年(1408),甲子门所城终于全面竣工。花茂在盛玉的陪同下视察甲子门城,欣然用楷书题下“溟南锁钥”四字,由盛玉命工匠镌刻于甲子港口天后宫前摩崖石壁上。每字高1米,宽2.5米。字径0.5米。永乐八年,他在广东都指挥使任上逝世,被朝廷赐葬于安德门。《明史》有传。長子花荣袭其职,次子花英,果毅有父风,永乐年间亦以军功晋升为广东都指挥使。

你是本文的第63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3、22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