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墙是潮汕民居建筑在我国众多地域建筑独具特色的一种装饰形式,它的形成深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原始的五行学说产生于夏代初期,该学说力图用五种不同的物质(金、木、水、火、土)来概括世间万物的本源,用它们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衍生。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显然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而总结出的一种朴素的认识论。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克土,其理论可能同样根源于认识论。
    在风水中,五行不仅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更重要的是受汉代董仲舒等人所谓“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不同的元素授以不同的属性,以德赋之,因而就有了不同的人文含义,风水中的许多内容就是由此而展开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始的风水思想所具有的科学含义。
    “五行”学说认为阴阳二气消长变化,“相生”、“相克”衍生了世上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并用此阐释地理位置的东、南、西、北和—年四季的春、夏、秋、冬现象。方位前、后、左、右、中在五行中也有其相对的位置: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五行”学说在我国历代相沿,影响广泛,受到世代人们的推崇,而在营造村落、民居中也广泛使用。
    潮汕民居建筑在设计和装饰上也广受“五行”学说的影响。“五行”学说中,人为地将山峰按形态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金者头圆而足阔,木者头圆而身直,水者头平而生浪,平行则如生蛇过水,火者头尖而足阔,土者头平而体秀。有人简单概括为:金木水火土、圆陡长尖平。潮汕工匠根据这些学说演变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种基本形式的墙头,并衍生出古木星、大北水星、大土星等形式。下匠根据建筑物所在的方位、地形、地貌、周围环境与厝局,结合宅主的生辰八字,按照五行相生法选定山墙脊头的处理方式。如主座方位坐北,即坐“水”,那么山墙可用“金”星墙头,“金”生“水”为吉;若坐东,即坐“木”,山墙可用“水”星墙头,“水”牛“木”为吉。依据相关的吉利关系,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北为水南为火,因“水克火”,对水而言,火被“克出”属吉;主座使用火星及水星山墙,坐东朝西的建筑,东为木,西为金,因“金克木”,对金而言,木被“克出”属吉,主座使用木星与金星墙头。坐西朝东的建筑,西为金、东为木,因“金克木”,对金而言,木被“克出”属吉,主座可使用金星及木星的山墙。五行的生克关系,以“生入”、“克出”、“比和”三种关系为吉。
    有的民居需要两种墙头,一般要遵从传统规则,例如主座为“金”,伸手或从厝则为“水”;主座为“火”,伸手或以厝则为“土”;主座为“水”,伸手或从厝则为“木”。分析起来,主要理由乃是方位及五行相生之说。我们还可看到在一组屋顶中,可“上”生“下”,主座生伸手或从厝,或“下”生“上”,使其相生不相克,则民居平安,人丁兴旺。
    潮汕乡土建筑的墙头和沿山墙两边斜向的斜脊俗称“垂带”,—般做成深灰色,同时要有凹凸变化,以突出建筑物的立体轮廓。有的用彩画、灰塑式嵌瓷作为装饰,采用这些装饰后,使潮汕乡土建筑原本比较简单的外墙有明显的明暗和色彩变化,丰富了潮汕乡土建筑的艺术效果,使潮式山墙成为我国众多建筑中别具特色的一种山墙装饰形式。

你是本文的第2001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居》
作 者: 蔡海松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