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籍作家邱逸致力关注抗日老兵 最新 图1张

    历时1年半访问及创作,从50名老兵中挑选8名典型对象,最终将他们的抗日故事集结成书并于香港书展发布……近日,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第25届香港书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潮籍作家、香港历史研究者邱逸携带新书《战斗在香港》参展,为读者讲述香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游击队员抵抗日军侵略的历史。
    谈及新书创作初衷,醉心文史的邱逸表示,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的香港大学生和中学生了解抗日历史,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书籍记录,给这些曾经为国家英勇作战的老兵一个社会肯定。
    携老兵登台讲述抗日往事
    作为亚洲最大型书展之一,香港书展从1990年起举办,发展至今已成为香港文化界每年夏天的一项盛事。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书展上,一场主题为“保卫香港的人——抗日老兵的口述历史”讲座吸引了两岸三地不少学术界人士参加,会场内座无虚席。这场讲座的主讲人,正是定居香港的潮籍作家邱逸。
    演讲当天,邱逸与他新书中的访问对象——8名年迈的抗日老兵一同登台,通过他的介绍和老兵们的口述,带现场听众走进半个世纪前战火硝烟的日子。8名老兵中,2名是女性老兵,现年93岁的巢湘玲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当年,年仅20岁的巢湘玲在香港称得上“文武双全”,不单学业成绩优异,还是学界七项全能运动冠军。在“三年零八个月”的抗日活动中,巢湘玲主要负责联络、秘写和传送情报等任务,期间她参与了秘密大营救活动,扮作导演蔡楚生的外甥女,成功帮助蔡氏夫妇离开港岛。1942年,巢湘玲和陈亮明转战大屿山,开辟新的武装抗日区,随后二人在战火中成婚。
    “像巢湘玲这样的老兵,为港人抗日的历史留下浓重一笔。”在邱逸看来,抗日活动中每个小人物就像一部活历史,隐藏着解释和说明大时代变化的全部秘密。
    耗时九个月校对史料
    与巢湘玲老人一样,其他7名老兵的抗日故事,也通过口述形式汇集在邱逸的新书《战斗在香港》中。邱逸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创作这本新书,是因前作《围城苦战——保卫香港十八天》的关系。当时,他结识了香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一批老兵,深为老兵们为香港抗日事业的牺牲而感动,而年轻一辈的港人对老兵的事迹知之甚少,于是在前作出版后,他开始创作第二本关于抗战题材的书籍。
    随后,在香港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提供的50名老兵中,邱逸挑选出8名最具代表性的访问对象,这些访问对象的出身、所在地、教育工作情况以及抗日经历各不相同。不过,对于邱逸来说,创作过程中最难的环节并非挑选访问对象,而是对老兵所口述的内容进行校对。由于受访老兵大多年岁已高,部分带有浓厚的客家口音,邱逸在校对史料这一环节就花了9个月的时间。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抢救性的记录。”邱逸坦言,岁月催人老,如今幸存的这些老兵大多已成了风中之烛,或许不久的将来,老兵们所经历的战争往事,都将随他们的生命结束而长埋黄土,这本书的出版正是为了给老兵们作证,为了不被港人忘却的纪念。
    港大由商转文第一人
    在香港,邱逸有着多重身份,既是作家,又是饶宗颐文化馆学术顾问、时事评论员、高级讲师,此前还曾任职报社,担任评论版编辑。但大多数人不知道,这名谈吐幽默,讲着地道粤语的港大博士是出生于汕头一个普通家庭,6岁才随父母定居香港。
    1994年,邱逸入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因醉心文史,转至港大中文系(现称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就读。在中文系历史中,他是由商转文的第一人。大学毕业后,邱逸留校任助教,以宋史为研究范畴。攻读硕士期间,由于在研究领域表现突出,港大研究院将其破格升为博士研究,邱逸因此成为港大中文系第一位没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生。
    博士毕业后,邱逸专研宋史、军事史及近代史,尤其专于《孙子兵法》研究,坚持以军事而非异化的角度研究《孙子兵法》,曾被赋予“香港最严谨,最正统的《孙子兵法》研究者之一”。邱逸还热衷于向香港社会大众推广兵法,10年来,他开讲的孙子讲座超过100场。
    完善香港近代史料搜集
    近年来,邱逸研究的方向转移到香港近代史,在去年的香港书展上,他出版了《围城苦战──保卫香港十八天》一书,用小战役讨论大问题,以小人物讲述大故事,从小香港窥探大世界。今年的香港书展,邱逸又出版新书《战斗在香港》,讲述香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游击队员抵抗日军侵略、保卫香港的历史。
    邱逸说,连续两年推出关于抗战题材的书籍,是尝试通过一些普通人物的命运转变,以小见大,从中反映时代变迁,让港人更全面了解历史,“那时的香港不是完全被挨打,也有爱国之人极力反抗侵略。”此外,邱逸也希望通过书籍记录,给年迈的抗日老兵一个社会肯定,让更多的港人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谈起下一本书的创作,邱逸表示,目前仍未有详细计划。可以肯定的是,将会继续关注香港的抗日老兵,寻找更多幸存老兵的资料,包括他们的出身,抗日经历以及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此完善香港历史资料库搜集。
    “我相信,这只是个起点。”邱逸如是说。

你是本文的第135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7、26
作 者: 杨立轩 黄依琼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