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习惯所说的“牌匾”,正称应为匾额。全国匾额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而潮汕地区的牌匾,更是多得不能胜数。因为潮汕人文鼎盛,祠堂、庙宇、牌坊、景胜等不少,所立的匾额也就特别多。

    匾额为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它言简意赅,文采飞扬,是集语言、书法、建筑、雕刻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构件多用木石制作,也有石(贝)灰及水泥的,还有丝绸绣匾。内容有标榜封建官衙、悬于正堂中上方的“公正廉明”、“正大光明”、“明察秋毫”、“明镜高悬”等;也有少数宣扬封建礼教的节妇匾,仅潮州城和潮安县境内就有“旌节”、“节孝”、“天褒节孝”、“旌表节孝”、“苦节艰贞”、“节孝垂芳”、“贞寿之门”等54个石牌坊上的54块石牌匾;而更多的是有着一定积极意义的褒扬先贤、克承祖德、纪念先烈、书写名号等。

    老辈人都清楚,潮州大街就是石牌坊和石牌匾集大成的地方。每座牌坊上都立有一块每字几十厘米见方的行楷书牌匾,共有“状元”、“榜眼”、“鼎甲”、“六贤”、“七俊”、“四进士”、“三世尚书”、“三世官端”、“三世科甲”、“十相留声”、“百岁乡宾”、“万代瞻仰”等50多处牌坊牌匾。

    每个乡村的寨门上多有村名牌匾。潮安县龙湖村的“龙湖”匾额长105厘米,宽48厘米,每字46厘米,楷书阴刻。每条村巷巷门也不少有巷名牌匾。每座祠堂、大宅门框上更少不了祠名、宅名和标明姓氏源流的“××世家”或“大夫第”、“进士第”、“御史第”、“儒林第”、“将军第”、“资政第”等字样。祠堂里,更有正厅上的木匾堂名如“承先堂”、“永思堂”、“光裕堂”等;还有众多斜挂在横梁上也是木匾的“进士”、“贡元”、“解元”、“文魁”、“武魁”等,并有详细落款。另外,闲间乐馆等处也有什么庐、什么居、什么屋的嵌匾。纪念馆所、寺庙、亭榭等的牌匾就更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牌匾的字多是名家的的墨宝,古今题写者的地位都相当高。如潮州韩文公祠大门上的“韩文公祠”就是胡耀邦写的;祠里有刘海粟重书的“百世师”,原为清顺治十五年(1659)潮州知府吴颖所书;“功不在禹下”是明嘉靖丁酉(1537)礼科右谏议沈伯成手迹;还有林若重书的“三起南云”,许涤新重书的“尊贤有祠”,饶宗颐重书的“泰山北斗”;再有周培源题的“百代文宗”,王力题的“名以文传”,陈大羽题的“今古同仰”,刘侯武题的“吾潮导师”等。

    就连一般庙堂府宅和村寨名的匾额,也为名宦名师的真迹。如潮安彩塘水美村的明大理寺少卿吴一贯府宅“少卿第”3字,乃是状元林大钦所写。明兵部尚书翁万达书写的有潮安金石仙德村的“林氏家庙”和庵埠官路村的“张氏家庙”。明进士吴殿邦为龙湖书写了“成氏宗祠”和“许氏宗祠”,以及枫溪三山国王庙的“山国枫芘”。上面说到的“龙湖”村名匾,则是从清乾隆年间会稽状元、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梁国治所写的“龙湖书院”中拓出来的。

    据传,潮州府更有皇帝钦赐的御匾,万里迢迢从北京运到潮州来的,那就是明万历年间澄海溪南人、官拜吏部员外郎等职的唐伯元所获皇帝嘉赐的“理学名卿”巨匾。

你是本文的第154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3-11-28
作 者: 庄群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