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明代登州 (今山东蓬莱)人。他不仅是战绩卓著的的抗倭名将,而且又是—位出息的诗人、学者。他曾一度与俞大猷会师入潮,扫清了侵犯潮汕的倭寇和海贼。不仅如此,戚继光还对潮汕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潮刘J音韵学山的“潮州十五音”是从戚继光所发明的“击木知音”方法中的十五个声母改编而成的,这是戚继光对潮仙文化的最大影响。
    由于戚继光长期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因此,为了快捷、方便地传送军事信息,他发明了  ‘种“击木知音”的传送方法。这种方法是运用简便而又符合东南沿海地区方言的声韵母,直接拼切,并依次击木辅助,在军队内部发送、接收有关信息,戚继)亡所编的声母歌诀是:“柳边求气低,波他争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第四句是凑成歌诀,实际的声母只有前面三句共十五个。后来,潮汕地区音韵书中的“潮州十五音”就是根据戚继,光所编歌诀中的十五个声母改编而成的。
    潮俗农历正月初九日为“天公爷”生,潮人有用面条、甜丸等祭品祭拜天公的习俗。这‘习俗的由来,相传与戚继光来潮抗倭有关。嘉靖四十三年的大年三卜夜,数厂名倭寇大举入侵潮汕沿海一带,;正在“围炉”的老百姓闻讯四处逃散。早有防备的戚继)亡立即率兵前来抗击倭寇,经过8天8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全歼入侵的倭寇,初九——早,逃散的人们回到家园。他们纷纷煮甜丸庆祝团圆,同时也祭拜阵亡的战士。后来,这一习俗代代相传至今。
    1564年,戚继光率兵自浙入粤,增援广东总兵俞大猷,一举剿平了盘据南澳多年的海贼吴平。当年,他曾经督兵夜过潮阳,有感而作L绝诗《督兵夜过潮阳渡》:“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过江津。行藏莫遣沙鸥识,—-—片浮云是此身。”描述了他指挥部队在潮阳夜渡江河的情景,这首诗成为历代名人人潮诗作之一。戚继光之来潮汕,既扫清了侵犯潮汕的倭寇和海贼,确保这里社会安宁、稳定,同时又对潮汕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是本文的第1208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2.6.23
作 者: 蔡金河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