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汕民间有“冬至不离十一月”的民谚,而濠江区也有句“十一月,家家户户挲大圆”的俗语。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汤圆理所当然就是圆溜溜的。 通常人们将糯米粉捏成细条,分成小粒放在掌心搓成丸子,直接放在锅里蒸或煮,添上食糖就行了。 而在汕头濠江区挲的圆却有别于潮汕其它地方,它不是圆的,四周有四个角,制作过程也比其它地方复杂好多。为此对自小移居它地的乡人来说,就时常好奇为什么家乡的冬节圆是四角的? 近期,我们特意去了趟濠江。在濠江马滘村我们找了几个年长者,询问为何这里的冬至圆不是圆的?历代以出海捕鱼为生的乡人的说法是:圆的东西容易滚动翻转,乃船人大忌。大圆四角尖尖、往上翘,如满风的船帆,也似满仓稳行的渔船。古人云:行船走马三分命。出海人船行千里就祈望能四平八稳,捕鱼丰收,平安归家。由此我们推测:冬至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在新旧年交接之日,乡人必煮四角的大圆祭拜祖先、神灵,辞旧迎新,以求年年渔船满载而归,平安有财气,合家共团圆。 而一般人家的说法是:这四个翘起的角,图好看,也图做人能四面玲珑、讨巧、如意。就其原因可能与大圆的另一些用途有关。在濠江除了冬节,逢大节日或喜庆日也得挲大圆。圆在濠江有个特殊的使命,就是新人婚娶要分送大圆。新娘娶进门当天,天刚朦朦亮,男方家就挑着两桶盛满圆的担子,根据近亲居住地的分布情况分几路人马,上门分圆。住在本村的或邻村的近亲,男方家大宅里的近邻都要分圆,亲人家有老人的,还得多盛一碗先敬老人,认为这样人们才会像老人一样长寿。分圆的途中若经过平时有亲密来往的好友家,也可分一碗。分圆整个过程热闹、喜庆,新郞家把幸福奔走相告。各家在拿出碗来盛圆时,都面露笑容、喜气洋洋。同时说了许多祝福欢喜的话,乡里乡亲们都感觉生活是多么温暖和谐,亲戚朋友邻里是多么友善。 濠江“挲大圆”的过程比潮汕乃至全国其它地方要讲究得多。在达濠古镇巡司埠的某粿铺,我们见到了整个挲大圆的过程:把刚磨好的尖米粉、糯米粉按2:1的比例,加少许秋薯粉(这样做的圆吃起来不粘牙)混合在一起,用温水调和成米团后,用手反复揉压均匀,再分成若干个小团,用手掌压成饼块状,米块中间留个小孔(煮时易透心),置于烧开的清水中煮至熟透,捞起。把捞起的各个米块整合成大团,反复揉压增强柔韧性。加工过的米团用来挲圆,手感、口感极好,且经久耐放,不霉变,圆表面也不会因日久风干而生裂痕,影响祭拜时的看相。这是旧时储存条件落后时期人们最注重的地方。 米团揉好后,分成多个小米团,把各个小米团搓成拇指粗的长条绳状。这时最后一道与各地不同的独特制圆工序就开始了。濠江人与其说挲大圆,还不如说切大圆更确切些。只见铺主用菜刀,把长米条切成一段段约两厘米长的米段,每切一次,米段就出现两个平躺的尖角。稀奇的是,在切下一段时,铺主特意把尖角平躺的米条翻转成尖角上下立着的式样,再下刀切另一段。这样不断翻转切出来的米段,两端就出现四个朝向不同的角。铺主在切圆时还特别强调,切时要突出四角。 冬至日,外面寒风凛冽,室内一家人品着冒着热气的汤圆,那个暖从表及里弥漫周身。而婚娶日上门分圆,又让人们品味到富有情味的乡俗所带来浓郁的喜庆氛围。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分圆这一习俗虽已简化消失,但千百年来,好的节俗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无论乡人离乡多远、多久都会常常忆起,难以忘怀。
|
你是本文的第70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12、14 作 者: 吴燕萍 杨育挺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