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我们谈了家畜家禽住的地方的名称,这篇文章我们再谈谈我们人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名称。 潮汕方言把居住的房子叫“cu3”(处),是个大名称,也即是泛称,字写作“厝”,如:“起二落厝(建两幢房子)。”“厝”是个核心高频词,构词能力也非常强,用“厝”构成的词如“厝人”(主人)、“厝局”(房子的范式格局)、“大厝”(大宅子)、“厝脊”(屋脊)、“厝角头”(屋脊的两角)、“厝脚边”(邻居)等等。关于“厝”的俚语俗语也很多,如“千金买厝,万金买邻”(强调好邻居的重要性)、“前厝人教囝,后厝人囝儫”(一家人在教育孩子,左邻右舍的孩子也会学乖)等等。 “厝” 是个闽方言的通词。清·黄叔敬《台湾使槎录·赋饷》 :“瓦厝,草厝共征银一千二百四两零。”《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林俊起义谣二》 :“洋中鼓吹直直株,大厝变火灰。”《中国歌谣资料·蓝尼星》 :“厝里空空,菜园栽葱。”《红旗飘飘·海陆丰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彭湃》 :“田公着厝食白米,田仔作田作到死。”“厝”指房屋,也许与“安置”一义有关。《战国策·魏策二》 :“王厝(田)需于侧以稽之,臣以为身利而便于事。”《列子·汤问》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这些“厝”都用如动词,后来引申而指安置人的地方,做名词使用了。 房子里一间一间的屋,潮汕话叫做“内”。如说:“我只套厝有三间内(我这套房有三间屋)。”内,古代指内室,房室,《仪礼·少牢馈食礼》:“宰夫以笾受啬黍。主人尝之,纳诸内。”清·俞樾平议:“纳诸内者,纳诸房也。古谓房室为内。”《礼记·檀弓上》:“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汉·郑玄注:“内,正寝之中。”《汉书·晁错传》:“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唐·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二内,二房也。”由此可见,“内”在古汉语中指“内室”,是一间一间的屋。潮汕方言还把“内”当作“家”,回家去说:“转去内”(“转”潮音deng2),人在家说“有在内”,你家在哪儿说:“你个内在底块?”指家的义项应该是从从内室的义项引申出来的。 一间一间的屋也叫“房”,一套房子一厅三居室潮汕话叫“一厅三房”,这种叫法与普通话刚好相反。普通话“房”指的是整套房子,是大的名称。“房”除了做居室的意义用之外,引申指同一家族的不同分支,估计是由于过去兄弟们同住一套房子里的不同居室,长大以后分了家,就成为了不同的“房”,长子叫“大房”、次子叫“二房”等等。 房,古汉语有家族分支的意思,《魏书·肃宗纪》:“扬州硖石、荆山、新淮、酂城兵士战没者,追给敛财,复一房五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李氏分陇西、赵郡二支,陇西有四房,赵郡有六房。”《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间壁一个邻家抬头看见便道:‘徐老官,你如今分在三房里了。’” 《红楼梦》第十三回:“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也有与潮汕话一样,加上后缀“头”的,《西游记》第十六回:“又将那各房头搬出去的箱笼物件,从头仔细寻遍。”这些例子里的词义基本上跟潮汕话一致。 潮派建筑四合院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不同的建筑范式,其量词通常叫一“落”,如:“伊落厝起到雅死(他那座房子建得很漂亮)。”通常这些大宅子不止一进,每隔一个天井也叫一“落”,所以也有“四落”、“五落”等叫法。 落,古汉语中原指村落。《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李贤注:“案,今人谓院为落也。”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用作大宅子的量词当是从村落一义引申而来的。现代汉语中仍然有“村落”等词,“院落”一词就跟潮汕话基本一致了。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