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邦人会做畚箕,宅头专门耕(织)脚缠。前溪人会孵鹅仔,古宅人贤骑(拿)灰匙。新乡专门做谷,店市著名是米钱。鹊巷人贤炒肉皮,陇下专工打被棉。前美人贤做灯笼,陇尾专门錾大钱。邓厝专工骑(握)斧头,何厝专工割猪“肢”。东沟专门饲鱼崽,潭尾人会被(编)蚝箕。

    澄海的隆都镇,是个人多地少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前,它属饶平县,却远离饶平,是个处于澄海、潮安二县交界且被山水包围的插花地。因常常“三不管”,故成为革命老区。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养成当地居民自立自强的性格。为了更好地生活,72个自然村,村村发展了手工业,几乎是一村一品,成为专业,形成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活图景。

    侯邦在隆都北部,靠近韩江,土地特别少。韩江边却经常有上游来的竹排停泊。侯邦人利用这种绿竹做畚箕,也做其它捕鱼用具。畚箕是当年最常用的农具,每个农户都要置购三五担。侯邦人便这样因地制宜过日子。与之相似的还有湖村。古代女子普遍缠足,缠足要用一种白色的裹脚布,潮汕人叫“脚缠”。这种又长又臭的脚缠,每个女人都要多准备几条,放在专门的小木柜里,以供换洗之用。宅头人织出来的脚缠质量好,受欢迎。

    前溪人过去专门孵养三鸟苗上墟场贩卖,其鹅仔鸭仔成活率高。古宅人则擅长泥工手艺。路头张、长其洋村也一样。要请灰工起厝,要做灶台,便到这里请师傅。

    新乡人也有制作竹箩竹筐等竹器的工艺传统,尤善于做谷。谷用竹片和青篾条编成,围在一个木制的谷脚上,再用铁器锁紧,专门用来储存稻谷。过去家家户户都有谷,大户富户的谷大而高,还不止一个。小户穷户的谷则小得多。以前谈婚姻,除了看房子,还要看谷。店仔头最著名的食品是糯米糍和糕点,今天依然闻名各地。

    鹊巷整个村子都在制作肉皮。他们收集各地来的猪肉皮,进行加工制作:煮、去油、晒干、用砂爆炒。今天市场上所卖的干品“肉皮”,大多是这里的产品。陇下村的人则善于棉胎的加工手艺。

    前美人善于做灯笼,报上多有介绍。其它村的手工业多呈没落之势,前美的灯笼制作,近年却随传统文化的复兴而畅旺起来。陇尾的村民自来有南金加工制作的传统,统称“錾大钱”。

    邓厝居民善于做木工,握斧头锯子。何厝的男工则专工禽畜阉割技术,走村串巷给人家割猪阉鸡,破坏其生殖功能,达到增肥目的。据说他们的技术乃三国华佗祖师的真传,所以该村专拜华佗师爷,为别村所无。

    东沟村民从前专门养鱼苗供应各地。同样掌握养鱼苗技术的还有杨美村。潭美不产蚝,产蚝的海山却需要一种装蚝的小竹箕,盐灶的薄壳米、鱼饭也需要这种竹箕。潭美人掌握竹艺技术,竹子也不缺乏,于是便为海山人盐灶人服务,赚点加工费。

你是本文的第73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06-17
作 者: 李汉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