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汉炎 摄
揭阳梅云石头村,位于市区西南的石马山下,村后绿树掩映,郁郁葱葱;村前溪流环绕,田畴连绵,阡陌纵横;远眺紫峰如屏,青翠横亘,一派明媚绚丽的田园风光! 许氏宗祠座落村西,背山面水,祠后山峦树林茂密,层层迭翠;堂前溪流,汇紫峰山源流于面前为溪港,一泓水塘清澈如镜,深可泊船,岸边绿柳依依,溪塘边,昔日筑就七座旗杆斗石座,象征古代先贤发达之辉煌;站于祠前放眼远眺,沃野平川,一碧千里,普宁南溪村寨观之可及。 据《揭阳县正续志》(清乾隆刘业勤)中的《寓贤篇》记载:“许爵,江南华亭(今上海市郊松江县)人,元至正二十年授揭阳县主簿,后占籍于官溪都石头乡。” 许氏宗祠为三进、三厅、两庭院落式布局,主体建筑为硬山顶,三山门,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的驼墩、瓜柱等构件,精雕细刻,雄健明快,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 许氏宗祠三山门上有一副门联:“一脉祖孙双进士,两房文武七登科。”据我了解,自元代江南华亭进士许爵(墓葬梅云内畔村冬瓜山)。开基创业之后,世代繁衍,裔孙贵众,诗礼传家,宗族鼎盛。明清以来,文武及第者,有武进士许材勇,武举人许齐武,文科举人许珊、许仁长、许清等七人登科。可见其进士门第所言皆事实啊。 许氏宗祠后天井石柱上,贴有一副对联:“始祖开基治揭邑,云孙赞绪教翁源。”其历史背景是指:许爵治揭,任揭阳县主簿;许仁长,清嘉庆十二年丁卯科明经进士,(岁贡生)于国子监读书,后受命翁源县教谕,揭阳县续志有载。 走进宗祠中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双盘龙,悬挂于抬梁斗拱之间。每根长3.68米,木刻精细通雕,两端雕刻龙头、龙脚、身刻龙鳞,油彩套色,中间刻一枚圆形宝珠,还有一方印鉴。南北两根很相似,但色彩有别。一根红白相间,一根绿白相间,北面的盘龙正方印鉴篆刻“连科及第”四字,南面盘龙上印鉴已字迹不清。 据村人介绍,在古代,凡得中举人、进士的人,登榜之后,清朝廷每人发二十两银,名为“旗匾银”,作为举人或进士在家门前挂牌匾、坚旗杆石斗座之用,显其光宗耀祖。解放前,倘遇大旱年份,村中族长,设坛求雨,便抬出这二根旗杆双盘龙于坛上,焚香点烛,祈求老天爷降下甘霖,以解民忧。 据《揭阳县志》记载:“许材勇,官溪都石头村人,乾隆元年(1736)恩科武举人;乾隆七年(1742)壬戍科武进士。”因此,我们考证,这二根木刻通雕旗杆双盘龙,应属清代乾隆年间文物。而盘龙中间印鉴的“连科及第”四字,应是该村武进士许材勇,建旗杆斗座时保存下来的。在揭阳地方,保存这样完好的木刻通雕双盘龙古文物,尚属少见。 许材勇,生于清康熙年间,少时聪颖,家资丰裕,进私塾读书多年,不仅知书识字,还颇通书史,明礼仪。但他生性好动。喜欢舞拳弄棒。长大后,志节雄伟,举止不凡,人又长得魁梧,腰圆臂粗,力气过人。因此,其父请名师教他学武艺。几年后,赴武举乡试,一鸣惊人,得中武举人。延至乾隆七年,他又上京赴武殿试,经过艰苦的预考训练之后,顺利完成最高级考试。得中进士(授侍卫),一举成名,荣宗耀祖。 宗祠后厅大堂上,高悬黑漆巨幅匾额,上书“源远堂”三个苍劲传神大金字,落款田从典。据史料载,田从典为山西阳城人,康熙年间进士,任过知县、御史、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职。此匾土改时失散,近年才追回。 许氏宗祠,是许氏族人传统文化讯息的载体,每年都有宗族聚会,瞻仰前辈先贤的丰碑,让子孙阅读先贤艰辛创业的历史,传颂一种精神,就像一首励志史诗,催人奋进。
|
你是本文的第1868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7-12-25 作 者: 蔡汉炎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