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棉湖古镇,创建于宋仁宗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历来手工业发达,商贸活跃,是潮汕平原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素来享有“一庵埔,二棉湖”的美誉。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棉湖的商铺字号曾达600多个,如今众多的老字号业已湮没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 然而,“洪心合”糖铺这一老字号,却一直流传下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甜蜜。这离不开祖先的艰辛创业,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传承祖业,并将之发扬光大!制糖人的事业,有艰辛,有传承,也有创新,有发展。 “洪心合”糖铺这一老字号主营绿豆糕、冬瓜丁、四色糖、乌膜豆仁、糖狮等潮汕“喜糖”。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七年(1668年)11月,揭西棉湖发动有关人士捐资修建榕江码头,使紧靠榕江南河的棉湖水运业更加发达,促进了地方的经济繁荣,尤其是制糖业。 棉湖洪心合糖铺系棉湖洪氏十六世祖洪心亭于清乾隆年间所创,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当年的“湖赤”(赤砂糖)享誉京津及华东地区。洪心亭的后代继承祖业,分家之后,在棉湖地区开铺经营。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对私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棉湖成立“公私合营糖果商店”(数年后更名:“果子厂”)。厂里不少员工均为洪氏后人。我们走访的洪心合第九代孙洪继亮当时便是该厂的一名工人。改革开放之后,洪继亮在棉湖镇三角埕开办糖铺,至今其子继承祖业,在传承中创新产品,生意兴旺。 目前,棉湖的糖铺不下十家,其中有六家店系“洪氏”后代经营。他们继承祖先的制糖传统,在传承中学会创新,踏实工作,辛勤创造甜蜜的生活。 洪继亮:洪氏第九代传承人的执着与坚持 洪继亮生于1937年,16岁开始便在棉湖商会前自家的糖铺从事祖辈流传下来的制糖工作。那时候,糖制品的制作以手工为主,煮糖用的是“俭草炉”(即用稻草作为燃料的炉),洪继亮不怕苦不怕累,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三个年头。1956年,19岁的洪继亮进入当时棉湖公社刚刚成立的“公私合营糖果商店”。厂里有腌制、晒制、饼干、瓜丁等五个车间,起初,他在车间里担任普通工人的工作,将其在家族中所学的制糖方法不断改进,加以完善。 几年后,该厂更名为:棉湖果子厂。技术娴熟、为人厚道的洪继亮发展成为车间里的技术员。令他欣喜的是,那时候厂里引进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比如,有机器可以将冬瓜切成大小相同的冬瓜条,以作为制作瓜丁的主要材料。 以前,在经营家族式的糖料生意之时,冬瓜丁是手工切成条状的,不仅速度慢,费人工,而且切成的条状冬瓜大小不是特别均等,包转起来也不甚雅观。如今,部分机器代替了手工,效率增高了,单位也取得了效益,员工的收入也就多了,所以洪继亮干得更加卖力,更加开心!据其回忆,棉湖“果子厂”辉煌时期曾有员工共计五六百人,产品远销国内及东南亚各国,颇负盛名。其中,“白兔牌”瓜丁最为突出,曾于1986年获广东省食品行业优质产品奖。可以说,洪继亮是厂里的大功臣!因为,潮汕“冬瓜丁”的制作以棉湖最为历史悠久。早在清代中期,棉湖镇的一些商贩就开始制作瓜丁。以“洪心合”及其派系6房为代表的十多家经营糖果为主的“茶料铺”,都先后摸索了一套制作优质瓜丁的经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积极自立门户,自己创业,自己生产,自己经营。1987年,乘改革之风,洪继亮在棉湖城隍庙前的“三角埕”开办糖果铺,铺号为“洪心合·万发”。 开办自己的糖铺之后,洪继亮起早贪黑,带着妻儿勤恳劳作着。小小的门店,因为一家人的苦心经营,生意越来越好。他与时俱进,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不断增添产品样式,提高产品质量,以鸡蛋酥、冬瓜丁、豆愩糖、乌膜豆仁等为主打产品,满足广大百姓的生活需求与不同口味。 洪育章:洪氏第十代传承人的远见与创新 如今,洪继亮的糖铺已由其儿子、儿媳妇接任。作为洪氏心合第十代孙,洪继亮的儿子洪育章继承祖业,夫妻俩勤劳齐心,共同打理店里的生意。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日常的饮食越来越挑剔。为了保证家里的生意兴隆,为了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夫妻俩想方设法在产品上进行创新。 真是无巧不成书,2002年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店里来了一个上年纪的老人。洪育章及妻子热情招待。这个老人乃是生于棉湖,长于棉湖的地地道道的家乡人。闲谈中,老人回忆起过去的生活,念念不忘记忆中“非常好食”的“洗渣朥饼”。夫妻俩顿时萌生了制作“洗渣朥饼”的念头。夫妻俩一拍即合,遂到邻市找有名的制作“洗渣朥饼”的师傅拜师学艺。 这一手艺对洪育章夫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并且制饼过程较为琐碎,讲究新鲜,所以学起来有不少困难。然而,他们富有远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以用心学习,从学习挑选肥厚的猪油到“选豆、煮豆、洗豆、摔豆、压豆、搅豆”等,再到“制胚、包馅、焙饼”,一系列的工序,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如果有一道工序做得不够仔细,会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和口味。 如今,“洪心合·万发”糖铺的“洗渣朥饼”在棉湖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包装,成了送礼的佳品。
|
你是本文的第68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5、10、24 作 者: 黄洁宇 文/图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