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舞”是广东汉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舞蹈,流传于粤东一带。    
    据传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外江戏《攻打大名府》折子戏中的片段,表现梁山泊英雄好汉乔装江湖卖艺人,攻打大名府抢救卢俊义的故事。不知什么原因,这出戏的唱腔与念白逐渐失传,而棍舞部分则保留下来,形成以后的广场集体情绪舞蹈。
    英歌队由前棚棍舞和后棚折子戏、小演唱及武术表演两部分组成,叫前后棚俱全。这次来广州参加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的潮阳县成田区西岐乡的英歌队,是前棚棍舞表演和武术表演相结合的一支72人的舞队。表演时,潮州锣鼓簇拥着一杆红底滚边、贴金缀穗、大字书写“英歌队”的竖式队旗,紧接由扮演水浒英雄时迁的领头登场,他头戴黑色英雄帽,箭头英雄徽标在额顶闪烁金光,身穿黑色武士短打装,手执金蛇指挥整个英歌队的舞蹈动作和套路的进行,以及舞蹈构图的变化与节奏轻、重、缓、急的转换。队伍左边一行,头槌(第一人)是画黑脸谱抖黑须的李逵,右边一行,头槌(第一人)则画红脸谱挂红须的是关胜或杨志。其余均画英雄脸谱和武士打扮,唯独孙二娘这一女将则头上结髻,脸画鬓角,身穿刀马旦装(由男扮女装)。据传李逵、关胜、杨志等人历来英勇善战,每次战斗都打先锋,所以在英歌舞队中必当舞头槌。
    他们带给欢乐节的英歌舞,是经过改革创新的。这套新英歌舞由本乡气功名师、南拳好手洪飞鹰担纲执教,创编传授,在场地宽敞,情绪鼎沸之时,能一气呵成地打出20套构图花式组合来!其舞蹈动作和场面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极其壮观。
    英歌舞告——段落后的武术表演,也非常精彩。场上,徒手南拳,刀、棍、剑、戟、三节棍鱼贯登场,表演着击、劈、盖、挡,插、削、扫、打、翻、腾、扑、跃般般武艺。个个勇猛威武,矫健敏捷,高超的技艺使人目不暇接,其刚健雄浑的风姿神韵,闪烁着磅礴的气势与慷慨轩昂的特征。不仅梁山英雄英武豪壮的气质历历在目,而且赋有 80年代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
    
<原载1987年12月29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也曾载此文)

</原载1987年12月29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也曾载此文)

你是本文的第1578位读者
来 源: 《潮阳英歌舞》
作 者: 朱松瑛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