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传教士授艺抽纱 潮汕绣女巧技绣花 文化习俗 图1张

    在潮汕,潮绣是家喻户晓的一门传统手工艺,特别是昔时每家每户的女子都会绣上一手,心无旁骛“物我两忘”埋头绣品,一针一线来回之间尽显典雅、贤淑、端庄的闺秀之气,图文并茂不让丹青好手;而抽纱起源于意大利、法国和葡萄牙等欧洲国家,是在中古世纪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绣女林赛玉和洋教士
    据《潮州府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潮州妇女多勤纺织,凡女子十一、二龄,其母即预备嫁衣,故织维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一个叫纳胡德的西欧女传教士到潮汕传教。播化西方宗教期间,纳胡德雇佣了澄海县(现澄海区)盐灶的农家女林赛玉为佣人。林赛玉除手脚勤快、坚韧耐劳做好一切家务和后勤事务外,还心灵手巧,飞针走线绣得一幅幅飘逸灵秀美轮美奂的潮绣。纳胡德在女佣手上发现潮绣优美精巧,就从国外带来一批抽纱图案和样品,交林赛玉和其他潮汕绣花女工加工织绣。
    由此可以说抽纱作为一门技艺,是外来抽通工种与潮汕久享盛誉的刺绣工艺巧妙结合、珠联璧合的产物。潮汕手钩通花是潮汕抽纱工艺中的一种,采用钩针进行编织,百年来一直是潮汕地区农村妇女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一针一线,在心灵手巧的潮汕妇女的手中,便能使之成为一件件时尚美丽的服饰和独特手工艺装饰品,每一件带有手温的作品,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曲歌,是通过色彩、造型、素材、针法的和谐搭配传递出的一种情怀,一种美的内心感受。
    教会场所传播抽纱刺绣
    笔者近期在走访裕虹抽纱刺绣研究院等专门从事潮绣研究的单位后了解到,晚清时期,为了使入教的贫困妇女得以谋生,并增加女子教育经费的投入,来华女传教士在潮汕地区引入了抽纱工艺,并在不同宗派、教派内部逐渐形成了以教会管理和信徒经营两种经营方式。这不但增加了教会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对潮汕地区的教会在经济自立、组织扩张、社会影响力增强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随着这种工艺在信徒和非教会人群中的广泛传播,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业——抽纱刺绣业,其中亦不乏政府部门支持女学教育中设立相关课程所产生的助力,这些都使得抽纱业对20世纪潮汕地区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产生重要影响。
    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为了吸引信徒,在教团内部组织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园艺、缝纫、钩针、制作蜡烛、编制草席和藤椅等等,一些西洋工艺也在此过程中传入中国。如19世纪中后期,抽纱与花边工艺即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广东的潮汕地区;20世纪初期也曾一度在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乡村教会中传播。
    如今抽纱工艺己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抽纱刺绣,因为它多用白纱线在白纱布上做十字绣、蕾花等工种,而传入潮汕后,受到传统潮绣斑斓色彩的影响,抽纱工艺在用色上也突破了以白纱为主的色调,更加五彩斑斓,绚丽悦目。此外,由传教士传入中国的针线工艺还有用小棒糙(线辘)编制的花边,主要产地在山东烟台和广东南海等地,然而这一工种并没有在潮汕地区广泛传播。
    虽然关于抽纱技艺传入潮汕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均与服务于英国长老会和美国浸信会女信徒或传道有关。缝纫手工在西方教会的女子教育中自古占有一席之地,其教育思想源于创办美国曼荷莲女子学院的玛丽·莱昂(Mary Lyon)的三“H”方针(heart心灵、head智力和hand手艺)。训练女学生的动手能力被纳入教学当中,包括缝制自己的服装、自己种菜、洗衣以及其他能锻炼自立能力的工作。在美国的语境中,家政训练被视为女性自立的基础。
    女传教士纳胡德在汕头期间,英国长老会还允许各男信徒经营抽纱业,先是组织教团内的女信徒从事生产,后也扩展到大批的教外妇女,成为“教会管理”和“信徒经营”两种方式。然而,颇为吊诡的是,作为抽纱工艺的引入者与积极推广者,美国浸信会、英国长老会和巴黎外方传道会均对教会与抽纱业的关系讳莫如深。近期专家研究发现,当年香港不少潮汕基督教徒,不论男女,都以抽纱为业,由此形成了“同乡、同业、同信仰”的奇特现象,充分表明了教会与抽纱业相互影响的关系,即教会、传教士关于抽纱技术的引进、生产组织的构建促进了抽纱行业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抽纱业的兴起也对潮汕地区教会在经济自立、组织扩张、社会影响力增强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灵秀雅气堪比丹青
    “潮汕抽纱”是一种借助专用工具,按照图案纹样,利用适合布料及纱线进行的艺术,并成为驰名中外的传统工艺艺术,并以图案纹样独特,工种针法多样而独领风骚。在全国“抽纱”艺术中,潮汕抽纱的抽通类艺术一枝独秀。她和绣类、编织类、补布类、拼接类合成潮汕抽纱的五大类绣制艺术。因其生产流程冗长,贯穿着画稿、针稿、刷稿、绣制和定型等艺术的结合,其手工操作的模式至今仍未被现代技术取代,是传统美术领域的一份宝贵遗产。
    精致生活从潮汕抽纱刺绣开始。当您看到一件件手工制作的潮汕抽纱工艺品时,不仅仅是一幅图画,一件绣品,更多的是一份记忆,一份怀念;曾有多少喜欢潮汕抽纱艺术爱好者为之倾情。
    绣女们称,她们只是时间的使者,只是让经典重现你的面前。而“非遗”不仅是一种精神和文化遗产,更应该是一种精致幸福生活的符号。展现在笔者面前的《龙凤呈祥》作品,是潮绣传统吉祥图案中最喜见的一个图案。画面上,腾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此作品充分显示了潮绣特色,以钉金绣和金绒绣的垫凸为主要特色,它不同于盘金绣,平金绣,而是先垫底填棉絮,纸钉,再在浮垫上钉金,使绣品富有凸雕的立体效果,达到金碧辉煌,华丽夺目的艺术感染力。

你是本文的第110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11、23
作 者: 谢昇秀 文/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