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序己丑冬至为阳历12月22日,阴历11月初七日1时40分,潮人称“冬节”,便是24节气中的“冬至”,古人称“日短”或“短至”。 《澄海县志》载:“冬至日,各家各户都要做‘糯米丸’(又称冬节丸),祭祖后合家食甜丸,取‘合家团圆’之意,还把丸贴在门灶,井和器物上,称‘饲耗神’,取‘招福’之意。还有的人家有冬至扫墓的习惯,称‘过冬纸’。”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因此,民谚有“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亮”,“冬节夜,罗罗长,甜丸未食天唔光”等等。 冬至节气之后,尽管北半球日照时间渐长,但气温并不会立即回升,有时还要继续下降到一年最冷的时期。在南粤,民间还流传有“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无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的民谣。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歌”,就生动形象记录了冬至到来之年份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征象,同时也总结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潮汕先民从生活实践中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到如果起头九天暖和,则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第一莫贪头九暖,连绵雨雪到冬残。”潮汕农谚有“冬至无雨一冬晴”,“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成”,“冬至节令来,嫁接桃李奈”,“冬至稻无割,一夜脱一箩”,“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还有“冬至乌,年夜苏(晴暖)”;“冬节红,年夜耽(淋湿阴雨)”等等。这些民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哲理性和实用性,教益世人务必顺应气象变化,注意调整生活规律。 近年来,地球虽然气候变化异常,天气趋于暖和,但只要节气到了,自然寒来暑往。今冬小雪节令,寒气袭人,“九九歌”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