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子戏《磨房会》是潮剧《白兔记》的第三折,讲了刘知远夜探李三娘,夫妻磨房相会的故事。
“苦啊……”寂寂荒村夜无涯,由远及近的饮泣声,隐隐约约凄凉悲伤。表演艺术家范泽华的声调,极尽柔弱凄苦之情韵,把《磨穿石磨待郎回》的唱段,悠凄如天外飞音,听得人心弦颤抖、悲泪难抑。
“提什么捱过寒冬春有汛?”李三娘“日间挑水三百担,夜来挨磨到天明”,为的是儿夫能够重聚首;天可怜见,丈夫终于回来了,李三娘在磨房见到了久别的丈夫;没有欣喜若狂,没有号啕大哭。戏画里的李三娘,青衣素裙,单薄清爽,神态淡然笃定。苦难岁月,把她磨练得坚贞倔强;对丈夫的锦衣华服,她不屑一顾,安静地倚磨而立,“哥嫂”也好,“刘郎”也罢,李三娘说她“都在挨磨”。刘知远仿佛要上前,又似乎踌躇退步。十六年的岁月,漫长而艰辛,妻子日日挑水,夜夜挨磨,挑出了满头白发,挨出了满目苍凉,让他不敢直视……
虽然潮剧《白兔记》中,刘知远是正面人物,但很多人却不喜欢他,正史结合传说,笔者也认为,刘知远身上应该贴上“精明狡猾,枭情负义,冷酷”等标签。
《白兔记》南戏中说李三娘的兄长李洪为谋占家财,迫害了他,笔者认为不真实,因为在唐朝至五代时期,只有“户绝女”才有继承权,“赘婿”想分家产是不可能的;在潮剧《白兔记》中李洪没有出场,而南戏中就有所交代:他讨厌刘知远是“偷鸡贼”,对他生性懒惰、游手好闲和惹事生非十分痛恨。
刘知远原是流浪汉,被李太公看上赘了婿,还帮他做了“天生异相,蛇穿七窍,甲似龙爪,气若龙吟”的形象包装。
刘知远很聪明,知道在沙陀村不会有出头日,因为他名声不好,李洪说他“锄地耕田,一些不晓”,还“哄得庄上人不务生理”;他在村里不受欢迎,所以他想离开沙陀村;但要离开必须过两关,一是妻子同意,二是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机会来了,李洪让他守瓜园,他就散布“铁面瓜精”的谣言,说大舅子存心不良要害人:在瓜园里折腾了一个晚上之后,他告诉送饭来的妻子“铁面瓜精”被自己打败了,落了本“天书”和一把宝剑给他,他准备去“闯世界”,出人头地后再来接她去共享荣华富贵;李三娘同意了,还替他散布舆论,说“刘郎被兄嫂逼走了”……
刘知远太原投军,在岳府守更,耐不住饥寒交迫,冻晕在雪地上,岳小姐见怜赠袍,引起了事端,然后岳元帅为女“赘婿”,刘知远则顺势而为,春风二度洞房花烛,这个时候他离开沙陀村还未到半年;李三娘磨房产子,窦公风雪送婴,岳氏善良收留,从此沙陀旧事忘于脑后。
沙场事多温柔乡好,前尘旧事没入历史长河,冥冥中一只白兔,悲戚戚一封回书,千盼万盼磨房相会,世道有轮回,终究要相信:“君若安好,便是晴天!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