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圆玉润”姚璇秋.jpg

7月2日是姚璇秋先生的周年祭,不过在潮剧的时空里,“秋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秋姨风华正茂时,正值潮剧第一个“黄金十年”。那时候的潮剧,除了传播剧艺外,还担负移风易俗、宣传政策的职责,以及文化外交。如今那段辉煌已成为历史,然而当我们回归到潮剧的本色,欣赏以秋姨为首的一代艺人所留下的艺术珍品时,仍然为之心动。

王瑶卿先生曾各用一个字评价京剧“四大名旦”的艺术特色,就是梅兰芳的“样”、尚小云的“棒”、程砚秋的“唱”和荀慧生的“浪”。如果借用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秋姨同期演出的潮剧旦角最具特色之处,那可以说成姚璇秋的“样”(风范),范泽华的“唱”(工活五),萧南英的“浪”(活泼)、谢素贞的“棒”(武功)。秋姨的样,不单在扮相,在声线,在唱表,在风采,更在人格魅力。

1952年,还没进入潮剧团的姚璇秋在澄海阳春儒乐社唱“风拍松声侬心焦”,便给郭石梅、陈炳光两位伯乐留下“音色美、音域宽,鸭蛋脸型,五官端正,不施粉黛,就已经很俏丽”的印象。用俗话来说,秋姨天生丽质,“生雅兼有声”,是吃戏饭的料。“玉不琢,不成器”,正式入梨园后,秋姨苦练四功五法,天没亮就起来练功。她对塑造角色精益求精,仅仅《扫窗会》的王金真,就经过反复琢磨吸收,使这出戏既是启蒙剧目,也是成名作、代表作。

曾听戏友讲过一段趣闻。1988年深圳会堂上演《春草闯堂》,年过半百的秋姨演李半月,海报上有醒目的“姚璇秋主演”字样。可是戏开演许久,李小姐已经在抚琴黯然回味了,台下仍有观众在暗骂潮剧团骗人,“姚璇秋五十多岁了,不可能这样年轻漂亮”。没错,秋姨的李小姐确实光彩照人,那张半月抚琴剧照,气质高雅,国色天香。

行家称“璇秋韵,珠走玉盘”。她早年录音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小白菜自叹”,声音清脆,如涓涓甘泉,如乳燕呢喃。从“往事萦现”,一路莺啼燕啭,漫唱至“珠泪滴”高亢入云,让伴奏丝竹相形失色。听秋姨唱戏,可以不看唱词,也清晰明了,她咬字之精准,堪称一绝。即使是1960年赴香港演出的《辞郎洲》实况,现场有点嘈杂,依然字字珠玉。

如果以1970年代中期为分界线,此前秋姨的唱腔比较偏重师承,尤其是前期的作品。而此后,声线虽已不如前,唱腔则越发精妙,处处匠心独运,出字和行腔别具一格。如《春草闯堂》“自归来黯然回味”“贵府来意已知闻”“遥念家山怅暌违”等唱段,韵脚字“绪、缕、闻、违”等,都是撮口音,要收得圆才好听的字。她似乎是把这些字都轻吻了一下,然后含在嘴里,调动唇舌口鼻,经过环环润饰,再缓缓送出,音韵回旋。

一辈子粉墨生涯,秋姨扮演过的每一个角色,几乎他人都难以逾越。除了《辞郎洲》的陈璧娘以青衣加刀马旦外,《扫窗会》的王金真、《井边会》的李三娘、《梅亭雪》的苏三等,均为青衣角色,素有“潮剧青衣独数姚”的美誉。不过,她的闺门旦可能更是风华绝代。原因是秋姨声线优越,从年青时代即形成声质晶莹、行腔明丽风格,唱二八佳人,最为得心应手。而她的扮相,不论是盛年的《荔镜记》(电影),还是中年的《春草闯堂》(录像),无不明艳丰姿,绰约柔美,举手投足之间温文尔雅,俨然大家闺秀。即使人到中年,体态依然轻盈,是标准的“阿娘”身段。张华云先生就曾称赞她“三五六(注:指李三娘、黄五娘、苏六娘),腰小偏宜关目”,可谓一语中的。

秋姨在舞台上的光环,为潮剧留下了丰厚的财富。在舞台以外,她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遗产——她的艺德,她的人品!

学者谢彦先生在口述纪录《姚璇秋:潮剧的表演和唱腔有鲜明的特点》里,讲述了姚璇秋回忆当年传承《荔镜记》给吴玲儿的一段往事:“第一个最高兴就是(李)有存哥。他对我们这些人非常好,我们也非常尊重他。他非常欢喜,‘玲儿啊,你得拜师’,玲儿来和我说,我说:‘(卢)吟词先生在这里,先生还在我面前,我们这样学就好。’所以为什么有认师生,没有拜师仪式?就是因为这样。”

剧作家李英群先生在《我所认识的姚璇秋——人品艺德是她最可贵的遗产》里,说到他曾跟姚璇秋提及听她的《扫窗会》:“当高文举指天发誓说‘若有休书回家,天地共见,雷电共诛呀!’时,你上前掩他的口:‘冤家臭嘴,万福呀!’你这‘万福’二字一出口,我总忍不住眼泪。许多演员也演这出戏,但这句词,总没你那么催人泪下的感动。’姚璇秋脱口而出:‘老师,那是剧本好。’是的,她一直称我老师。而我不过是潮州市潮剧团的一个编剧,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人。这是我从事编剧三十几年中,听到一位演员在人夸她演技时,由衷地说是因为剧本好的唯一一次。”

在《我是姚璇秋》纪录片里,名花旦、导演黄瑞英老师说:“她非常真诚地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传给她的弟子。她的生活非常朴素,从来不跟组织领导讨价还价,对事对人都很朴素,这是她的美德。”剧作家沈湘渠先生也说:“姚璇秋好就好在她的质朴,起步就非常朴素,最后依然非常朴素。”沈先生在其他访谈里还提到:每次只要有前辈艺人,或者有编剧、作曲、司鼓等先生在场,到众人要离开时,姚璇秋总会礼让,请先生们先走,然后她自己才走……

斯人虽逝,风范长存!不论过往还是将来,姚璇秋人如其名,声誉一如美玉,亘古长青。著名作曲家马飞先生曾经有一句赠语“珠圆玉润”,那原本是赞许她的唱腔优美,但是把这四字放在姚璇秋的艺术和人生,也再恰当不过。珠圆玉润,这是穿越沧桑、难改本色的美好容颜,也是温婉高贵、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更是一种人生的基调,它自然流畅,鲜亮欲滴。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