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廷诏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英德知县,跟揭阳仅有一点点关系,就是他在任上曾做客惠来。但也就是因为他的那一趟惠来行,写下了一篇文章,使得我们今天的文史工作者得以考证、修正了那个时期的惠来县官名字、任期和相关事件的确切时间——2002年版《惠来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惠来县官为“李樵,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署县事。”
  谌廷诏做客惠来时,恰好碰上惠来县在修筑护城河。“……秋九月,筑城河,计广二丈五尺,长七千余丈,两岸砌石筑堤以防冲决。至冬十二月竣工。”谌知县于是撰写了《新开城河记》,称“嘉靖乙卯春,李君少屏以钦州节判视篆……”记载了这一事件。
  嘉靖乙卯年是公元1555年,即嘉靖三十四年。“李君少屏”就是李谯,字时望,别号少屏,福建瓯宁人。“视篆”是做官的雅称,古时官印大都用篆文刻就,“视篆”就是“掌印视事”的意思。《新开城河记》明白记载了李谯是于嘉靖三十四年春从钦州节判的职位上调任惠来的。而惠来护城河的修筑时间,则是这一年(1555)的九月至十二月,历时4个月。
  给我们留下这段宝贵文字的谌廷诏是南昌人,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任英德县知县,上任仅3年间,政务繁忙之余,便于嘉靖三十五年编成并刻印刊行了英德县历史上第一部《英德县志》(8卷)。他并且于嘉靖三十五年创建了英德县的教育基地“会英书院”。从他创建并以“会聚英才”之意来命名书院,以及编撰、刻印县志等行为,可以看出这个县官对于管辖范围内的文化教育事业是多么重视的。
  谌(chén,潮音sim5(忱))姓,在全国约有人口79万,在各姓中排第321位,占全国人口的0.06%.谌姓在揭阳有人口21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279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32%.谌姓来源有三:1.出自姬姓,为西周末年周幽王第十四子的后代,属以地为姓。周幽王封第十四子于谌地(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其后人遂以封地为氏,称谌氏。2.出自尹祁氏,为上古尧帝后裔大节的后代,属以地为姓。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入侵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区西南),尧帝的后裔大节率军伐戎,为护卫周王朝立下功劳。周平王继位后,在东迁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后,赐大节成周之东的谌地,取代原幽王第十四子的封地。大节的后裔遂以封地为氏,称谌氏。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期郑国大夫裨谌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裨谌,是春秋时期郑简公(前565~前530在位)执政期间的郑国大夫,博学多谋,曾大力协助国相公孙侨处理国政。在裨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裨谌氏,后改为单姓谌氏、裨氏。
  今谌姓在全国分布较广,以四川、湖北、湖南等省为多,上述3省谌姓人口约占全国谌姓人口的40%.谌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谌廷诏外,还有:三国时期吴国尚书谌礼,知名学者,著有《书仪》12卷;南宋文学家谌祐,以诗文名世,与刘壎同号“南丰之彦”,著有《三传朝宗》等;清代吉安府永新县令谌才藻;清代书画家谌焕堂。
  揭阳的谌姓居民分布于榕城仙桥,揭东玉湖,空港经济区炮台,揭西河婆、塔头、金和,惠来惠城、靖海,普宁流沙西、流沙南、池尾、燎原、占陇、南径、南溪、大坝、高埔、梅林等地。

你是本文的第584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3-07-15
作 者: 阿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