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东县锡场镇,至今流传着侬智高率军与宋军作战的故事,藤吊岭上的跑马岭,有传说侬智高修筑的方便马匹跑动运输粮草的小道,营盘岭是宋军安营扎寨备战侬智高的地方,杨荒埔是宋军损兵折将后埋葬军士的墓地,而藤吊岭上的山洞,则是战败后的侬智高逃匿的地方……
  侬智高(1025~1055),是中国北宋中期广源州(今广西靖西、田东一带)僮族(今壮族)首领,侬智高起事的发动者。早年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曾考进士不中。其父侬全福为当地势力最大的部族首领,于1029年后在当地建立长生国(一曰长其国),依附大越李朝(今越南),但不久又宣布独立,不接受大越的宗主地位。1039年,大越军队突袭长生国,虏走侬全福。侬智高继位后,奉行依附宋朝策略,七次奉上黄金要求内附,但北宋朝廷未予答应。侬遂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自立为王,国号大历国,庆历五年,又建立南天国,与大越决裂。八年,侬智高打败大越军。后来,侬多次向宋廷求取官职,均被北宋地方官员拒绝,在此情况之下,侬智高决定全力反宋,希望能乘宋军主力不在南方之机迅速控制岭南地区,并以此为基本与北宋议和。皇佑四年(1052),侬智高攻占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建立大南国,随后进围广州。其后,侬智高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并计划北上攻打湖南。宋仁宗被迫任命狄青率兵南征侬智高。皇佑五年,侬智高中狄青缓兵之计,被狄青偷袭昆仑关得手。兵溃后,侬率族人逃奔大理国(都城在今云南大理)。1055年,侬被大理国王处决。
  侬智高被壮族奉为民族英雄。但由于侬智高引起的战乱损害了岭南汉族的利益,因此在汉族传说中,侬智高往往被描写成为恶魔形象。
  侬智高兵败后,北宋地方官员对僮族侬部进行清算,僮族侬姓被迫改姓,一部分改为汉姓赵,一部分将侬字省去单人旁,改以农为姓,成为今壮族农姓。
  农(nóng,潮音long5(隆))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农姓在揭阳有207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139位,占揭阳人口的0.004%.上面谈到的是壮族农姓的来源,汉族农姓源自姜姓,为上古神农氏的后裔,以官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人入朝为农正官,职掌农业生产和祈祷丰年等事务。他的后代就以农为氏。今农姓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和广东等姓区。
  农姓的历史名人,明代有淳安县(今属浙江)县令农猷,地方志载他“多有惠政”;民国初年中国精武体操会创始人、首届会长农劲荪,帮助过霍元甲打败过俄国大力士,与霍元甲成为生死之交。
  广东农姓居民主要分布于粤西一带。
  揭阳农姓居民零散分布于普宁市。  

你是本文的第1008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9-04-26
作 者: 阿 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