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浦山麓的龙泉岩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人文胜地。据有关资料记载:宋代时,龙泉岩已是僧舍俨然;明代时,翁万达潜修于此,其遗迹仍存;清代时,诗人陈芷云编集十五卷诗文集《龙泉岩游记》。凭这些,龙泉岩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谓实至名归。因家居山脚,从孩提时,我便时常到龙泉岩游玩。在我的记忆中,龙泉岩曲径通幽、林木阴翳、山花灿漫、野草葱茏、怪石嶙峋,寺院狭小或隐于天然岩洞,或辟于木石之间,特别是上岩僧帽石下的天然佛堂,更是古朴深沉、庄严肃穆。
    近几十年来,生活逐渐富足的人们,或因旅游、或因信仰,时常光顾龙泉岩。居住在这里本该过着刻苦修持生活的僧尼、居士们的也小康起来,于是大肆增修寺院,曲径改直、除伐林木、炸毁山石,寺院佛堂光明透亮、富丽堂皇,一派繁华景况。
    龙泉岩是我市乃至粤东地区难得的一处旅游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在我市建设旅游强市工作中意义颇大。但龙泉岩要以何方式开发,一些有识之士曾规划过一张发展蓝图。1988年,台胞肖士雁先生捐资在翁公书院北上方建“师贤亭”,参与其事的有我潮贤彦张华云、黄赞发、肖士熙、翁闻宋等。张华云先生在其所作《师贤亭记》中提出:“兴建翁万达纪念馆,集思广益、绘制全图,以修葺旧书院为起点沿山麓向北兴建堂、台、亭、榭。”黄赞发先生也在其诗《龙泉岩建亭浮想》中云:“还将叠翠上峰头。”(叠翠,指蓝图中规划要建于山峰上的叠翠亭)。看得出这张蓝图重在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但不幸的是,这张蓝图始于斯,也止于斯,究其原因很简单———没钱!读者不禁会问,既没钱,而僧尼用于扩建寺舍的人民币从何而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中有些人徒有敬“神”思想,而目无“天”(自然环境)、“人”(历史人文),于是龙泉岩上就乱了!
    龙泉岩的文化生态已然失去平衡,就等于其旅游资源价值也被破坏,因为龙泉岩的旅游价值在于其文化内涵。时常听见有人感叹汕头旅游资源贫乏,然而像龙泉岩这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景观不单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反而在被破坏,何其可悲!显然,我们必须及时地抢救龙泉岩,难道还能让那些寺主们各自为政的在局促地盘中随意扩建么?或许说龙泉岩文化生态和旅游资源价值的修复还要假以时日,但有一点最简单的是,我们的有关部门再不能无动于衷了!

    

    

    

你是本文的第106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3-1-12
作 者: 陈琳藩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