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锤打烂手掌是家常便饭——詹益盛38年锲而不舍钻研传承潮汕石雕绝学 文化习俗 图1张

  在潮汕石雕艺术创作中,就有“一条牛索气死三个师父”的故事,形容潮汕石雕技艺精湛。在我市,首届“优秀人才奖”技能大奖获得者、“鮀浦石雕”市级非遗传承人詹益盛的绝活就是以潮汕石雕中最具特色的镂空雕以及大型观音石像面部表情的细微雕刻见长。他在与石头打交道的38年中精品迭出。
  一锤一凿精雕细琢佳作迭出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学路桑浦山麓的鮀浦石雕工艺厂,这里是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詹益盛工作室,也作为汕大学生学习石雕技艺的实习基地,詹益盛告诉记者,正在准备雕刻一幅长约26.8米、宽1.76米的非遗题材浮雕石壁画《非遗瑰宝》,只见狭窄的房间周围摆满了他精心创作并曾获大奖的作品,或许这正是他创作的“风水宝地”,来自汕头大学的学府书香和桑浦山的山林秀气,给了他更多的灵感。他告诉记者,《非遗瑰宝》浮雕石壁画创作元素包涵有英歌舞、徽书、瓶内画以及潮汕石雕等26个项目的非遗题材,将安装在市文化馆广场的围墙上。
  潮汕石雕源远流长,潮汕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潮汕石雕艺术别具一格。作为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鮀浦石雕”代表性传承人,詹益盛从艺38年如一日与石头打交道,获奖无数。近年来,更是佳作不断:主持雕刻了高达32.6米的国内最大型汉白玉观音雕像亮相海南岛、石雕作品《长城》被安放在驻墨西哥的中国大使馆、南澳黄花山森林公园龟埕长达8米的巨石龟和几十只形态各异的小石龟、高16.9米的骑龙观音石像矗立在加拿大魁北克三宝山风景区、潮阳博物馆外墙高达16.2米的大型浮雕石壁画……他在岁月的一锤一凿中精雕细琢,完成一件件精美大气的作品,耗尽精力和心血,他甘于寂寞,埋头技艺,精品迭出,与潮汕石雕的缘分深厚绵长。
  “偷师”6年融汇贯通学院派技法
  1981年,詹益盛离开老家饶平县来到汕头拜师学习石雕技艺,靠着一把铁锤及石钻,跟当时很有名气的石雕大师郑荣通学习传统石雕工艺,从雕刻的使用工具,到雕刻刀法,只要是跟石雕有关的知识,他都一丝不苟地学习,不久就全面掌握石雕各种技法,开始独立雕刻作品。1986年,初展才艺的詹益盛自办石雕工艺厂,开始带徒授艺,并将传统与现代雕刻技法融为一体,雕琢出不少精品。1988年,机遇垂青,詹益盛受聘为广州美院雕塑工匠。
  虽说是工匠,但詹益盛却有机会跟随著名雕塑大师曹崇恩教授。当教授指导学生时,在施工现场当工匠的他就在一旁仔细聆听,用心体会,这样“偷师”了6年。教授也经常传授给詹益盛有关雕刻的秘诀,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让詹益盛技艺得到很大提高,不断提升个人雕刻创作技术。
  詹益盛告诉记者,他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雕刻作品是普宁图书馆文化广场上高6米的石雕群《攀登》,作品在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学院派技法,以设计新颖,格调高雅,技艺精湛,独具创意的表现形式,为石雕艺术发展做出新尝试。
  倾力完成国内最高汉白玉雕塑
  詹益盛告诉记者,石雕创作体力消耗大,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经常被铁锤打到手,“以前没有机器工具,所有作品都是在一锤一凿中打出来,非常辛苦,一不小心手掌被铁锤打烂了是家常便饭。”石雕工艺创作是辛苦行当,詹益盛还是坚持了下来,在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毅力、兴趣和敬业精神是支撑他坚持下来的因素。
  2012年,重达上千吨的巨型汉白玉观音雕像亮相海南岛,詹益盛用了1000多块汉白玉石、一共600立方的石料完成,是国内最高的汉白玉雕塑,“在所有的作品中工程量最大,我个人比较满意,完成这座观音像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光是安装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鮀浦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采访中,詹益盛谈及一些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式微,许多潮汕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同时也表示对这门石雕绝活的传承表示非常担忧,“我现有20多位徒弟,但吃得了苦能真正从事石雕技艺的年轻人却很少”,詹益盛表示,要让潮汕石雕这门绝活传承迸发活力,需加强政策引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技艺也可以引领时尚,促进“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你是本文的第61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5、1
作 者: 陈文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