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剧名丑方展荣饰演《闹钗》中的胡琏
“读书如牵鬼上剑,饮酒似车水灌田”——这是潮剧《闹钗》主角胡琏调侃自己的念白。作为潮剧三宝石之一,《闹钗》经历几代潮剧人的继承、修复、重排,一直延续至今。一位浪荡公子,妄图用不正经的心思挖苦自己妹妹,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闹钗》中的胡琏,为什么能成为潮剧丑角重要的代表性角色呢?
首先,潮剧丑行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行当技艺特征。潮剧历史悠久,潮剧丑角因其做科细致,在角色塑造时“挖足戏”,甚至能成为剧本主角,这是潮剧丑行具备的艺术特点。
《闹钗》中胡琏如何“闹”?胡琏的“丑态”重在项衫丑精彩做科,塑造角色鲜活到位,以扇子、腿功、水袖等几种技艺共同完成。折扇工赋予角色行动想象空间,传达戏曲虚拟审美,表现不同空间的不同情境。一把折扇在手中忽而是“寻瓦片”;在下一个情境,又是胡琏看妹妹出丑时,幸灾乐祸心态的外化;亦或是动歪心思时候遮邪掩丑的工具。
胡琏这位浪荡公子形象成为潮剧丑角之首,某种程度也有潮汕文化的影响。潮州人轻松细腻的审美趣味,在潮剧丑角身上也有体现。正如“道旁野老无拘束”,“笑可笑之人”,舞台上不乏体现“被笑之人”。同时,潮剧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多用“他山之石”刻画人物,使得潮丑的表演越发有感染力。
其次,潮剧口传身授的教学特点,“演”与“改”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文艺得到重视,潮剧得以复兴,锐意改革,恢复剧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与编创人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方展荣曾向进京演绎潮剧《闹钗》的名丑蔡锦坤学习该戏,在上世纪70年代末因“胡琏”一角更上一层楼,带着“胡琏”远播东南亚。
方展荣提到,“戏要常做,贵在多演”,演好一个角色,只有在一遍遍演出中积累经验,对角色做改进。“改”是有理有据,是随着对人物的再次探索而做出的调整。方展荣回忆到:胡妹出场,胡琏以为证据在手,便说“新娘子来了”,在原来演出时,胡琏一个弓步跨前,动作幅度大,容易让人感觉带情绪。而此处应该是使坏心思、看好戏的心态,所以方展荣摸索着改为“月牙腿步”,配以折扇的旋转和轻弹,让胡琏的幸灾乐祸与滑稽可笑紧紧相依。又比如在母亲面前“端坐”,用的是模仿皮影的身段程式。这个环节在《闹钗》中多次出现,以滑稽和夸张的样式表达出其傻气和得意。在剧团演出时,“教戏师父”会在后台看演出,对别扭的动作、不好看的环节进行修正,并提点演员,演员技艺不断提升,提质速度也变快。这是一个“老”教学环节,却是戏曲不屈不挠生存演化的重要根基。
新中国成立后潮剧恢复的剧目大都由老艺人口传身授,对于演员基本功要求严格。
《闹钗》在潮剧中的地位,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潮剧丑行一代代的继承、打磨与发展。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名丑演员饰演过胡琏一角,呈现出不同版本的项衫丑舞台展现形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闹钗》成就了这位油滑轻浮、寻花问柳的“痴哥公子”,是潮剧丑行不断学习攀登的高峰。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