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绣焕发新风采 文化习俗 图1张

    ——访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陈志民教授

    早有耳闻,汕头大学的陈志民教授针对濒临失传的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在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记者来到他家中采访,听他讲述潮绣的独特技艺。走进陈志民教授家中,他家琳琅满目的藏品马上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有古陶瓷、木雕、刺绣等,他笑着说,这些都是做学术研究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潮绣可以追溯到唐代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至今已近三千余年。“四大名绣”之所以能成为异彩纷呈刺绣流派中的杰出代表,正是各地民俗文化的差异与艺术风格的个性化,才构成了中华刺绣艺术的多元化格局。其中“粤绣”由“广绣”(广州地区)“潮绣”(潮汕地区)两大流派共同构成。两者在艺术表现上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在岭南文化中彰显鲜明的个性,因而在2006年经过层层筛选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绣发源于何时尽管没有确切文献记载,但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流行蹙金绣,而潮绣盘金绣针法金碧辉煌的装饰风格,与盛唐时期陝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皇家所恩赐的蹙金绣罗裙技艺如出一辙。由此可推断:潮绣如同潮州音乐,正是秉承盛唐皇家遗风,在民间传承中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可见潮汕文化传承于中原传统文化脉络的清晰印痕。

    明清时期,潮汕民间刺绣之风日盛,据康熙年撰修的《澄海县志》中记载:“百金之家,妇女不尽出;千金之家,妇女不步行。勤于女工……”。另据乾隆年所修《潮州府志》又载:“凡女子十一二岁,其母即为预治嫁衣,故织衽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从典籍记述中可见,当年刺绣己成为百姓赖以谋生的主要手工艺之一。女子不论身份贵贱,十岁左右便在母亲的督导之下习“女红”,准备自己的嫁衣了,待到成年出嫁时已是刺绣好手。

    潮绣具有強烈的民间艺术韵味

    近年来,陈志民教授为了研究潮绣,自费在民间采集购买了大量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潮绣精品。当他打开电脑,记者看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大量潮绣美图,其门类之多,绣艺之精雅,使人美不胜收。谈起潮绣,陈教授如数家珍。 潮绣大多数是为了满足时年八节、婚庆寿诞、游神赛会、宗教祀拜的需要而作的民俗生活实用品。表现风格既有色彩金碧富丽、造型雄厚的大气之作,又有精巧细腻,雅致秀逸的小品,同时也兼有浓厚文人气质的高雅画绣作品。正是潮绣善于兼容并蓄,及独善其身的坚守,使它在各刺绣流派中显得鹤立鸡群,充分体现了潮绣的艺术特色。

    潮绣在题材的选择上可谓包罗万象。包括了人物、花鸟、龙凤、瑞兽、博古等各种传统图案。绣女在刺绣时,善于把寓意吉祥和美好愿望的图像融入绣品中。图像呈现的表意性和符号性,往往寄寓着民间对美好理想生活的祈盼和向往。如:八仙贺寿、石榴多子、牡丹富贵等。吉祥图案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含蕴“至善至美、幸福美满”的含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可以说是传统潮绣艺术的重要表征。

  与江南苏绣素雅风格相比更为浓烈绚丽,潮绣具有強烈的民间艺术韵味。它善于采用大块色彩对比和金银线立体针法来增强艺术效果,用平绒绣或打籽绣技法表现形体的虚实和递转,辅以金银线勾勒,使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或纯用盘金绣塑造形体,显得富丽堂皇,充满吉祥喜庆气氛。小型佩饰如眼镜袋、香囊等,多采用“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方法,造型精巧多样,技艺极为精湛,色彩柔和秀丽,物象形神兼备,充分显示了艺人驾驭题材与形式统一的创造能力。

    另外,潮绣的构图很有特点,注重均衡对称,但满而不塞。主次分明,疏密得当,显得繁而不乱,繁中求简难度更高。它的创作法则与潮州金木雕有异曲同工之妙。潮绣工艺美术大师林智诚曾将其概括为:“密密、满满、通通”,十分形象中肯。民间历来视“满盈”为“富贵”,“孤瘦”则“愁苦”,它反映了民间的审美潜意识和对幸福的解读。民间艺人熟悉潮汕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善于抓住人物的亮相造型来刻画人物性格,敢于大胆取舍,动态夸张,不为写实所束缚,强调神似重于形似,写意重于写形,民间艺人凭直觉造型,其实已深得其中三昧,显示出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潮绣引起全国大师惊叹

    潮绣针法以繁复百变、独具特色的技艺著称,这也是陈志明教授介绍潮绣时最为称道的特色之一。据艺人总结有二针企鳞、旋针、过桥针、凹凸针等60多种钉金针法及绒线绣针法40余种,使潮绣在 “绣、钉、垫、贴、拼、缀”等技艺上更趋完善,产生“平、浮、突、活”的艺术效果,其中以金碧绚丽的立体浮雕效果的钉金绣最具特色,其它地方绣种难望其颈背。陈教授告诉记者,2009年5月,他应邀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塈学术研讨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刺绣工艺大师及专家作了《潮汕传统刺绣艺术的辉煌成就 》专题报告,并带去了收藏的四十多件老潮绣精品在会上展示,与会专家目睹了潮绣的精湛技艺,不少刺绣工艺美术大师称从未见过如此丰富的刺绣表现技法,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陈志民教授目前主持广东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传统潮绣艺术传承保护研究”,我们期待他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潮汕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的保护传承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你是本文的第1038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2-05-05
作 者: 张映茸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