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是由天然漆树汁液精炼成各种性能的漆做成的工艺美术品。北京漆器、扬州漆器、福建脱胎漆器、成都漆器、平遥推光漆器……,技艺之精湛,一直为世人所称道。然而,提起“潮汕漆器”,至今在出版的各类潮汕工艺美术书籍中,都只介绍“金漆画”,而没有“漆器”这一品种,可能会有不少人感到很陌生。文中这件“漆钫”是仿制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漆器,其造型、髹漆、彩绘等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它是以木为底胎,方口,体有方棱,方圈足,在黑漆表面上绘朱红或灰绿花纹。器盖上四钮为橙黄色,盖顶朱漆绘云纹组成的米字形图案;口沿上绘朱红色鸟头纹,颈绘朱红色宽带纹和勾云纹;上腹部为朱红、灰绿相结合的云气纹,下腹饰红勾云纹,圈足上饰一道宽带纹和一周鸟头。此外,还再配上方形、浅浮雕的木底座。这个古趣盎然的“漆钫”是1981年由原揭阳县工艺厂的技艺人员仿制的,至今仍完好无损。

    我国漆器胚胎常见的有木胎、布胎、金属胎、皮胎、纸胎等,潮汕漆器多以木胎和金属胎为基础,尤以木胎为主。由于经加工后的大漆具有防腐蚀、防潮湿、耐高温等特殊功能,早在唐、宋代,潮汕地区的人民就已经懂得漆的特点和制漆工艺,将其应用于祠堂、庙宇的梁柱和雕刻物的髹饰保护上。至明、清代,生漆已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漆器家具、日用工艺品之中。潮汕地区的木胎漆器,具有独特的民间地方风格,按其不同用途可分为家具类,如桌、几、椅、橱、柜、屏风等;日用品类的有首饰盒、馔盒、果盒、果盘、瓶等,尤其是逢年过节,拜神祭祖时,用来装盛三牲五果及各种贡品的器皿也多用木制涂漆而成。按其性质又分为“西通漆”和“推光漆”两大类,“西通漆”即由熟漆加上适量的桐油,经精工过滤而成,其特点是光滑明亮,鲜艳夺目,若再加入正银珠,则可变成红漆;它一般适应于制作各种日用品漆器及普通低档家具。“推光漆”即是直接由生漆加入红丹、水粉,放在铜锅或搪瓷盆中加热提炼,再经精滤而成,其特点是乌黑发亮,木胎成型后,经反复多次上漆、水磨、推光,手感平滑,映影如镜;适应于制作高档家具及手工艺品,如漆画板、屏风、首饰盒、餐橱、茶橱等等。漆器的生产流程十分复杂,耗工耗料,早期在民间仅局限于少数人制作,且手艺一般不轻易外传。1949年至1963年间,漆器生产者也廖廖无几,1964年汕头市工艺美术厂在潮汕地区率先开始生产漆器产品出口,但仅有推光漆茶橱一项,产品式样较为简单,至1973年止的十年间,每年也就生产十多只而已。

    1973年为提高潮汕漆器的档次,进一步扩大出口创外汇,在潮汕地区生产木胎漆器规模最大的汕头市木雕厂、揭阳县工艺厂这两家企业,发挥在雕、漆、画上人才济济的技术优势,将木雕、漆画与木胎漆器融为一体,创制出木雕镶嵌漆茶橱、漆餐橱、各式漆果箱、漆果盒、脱胎漆花瓶等,仅茶橱一项就有“石隆”、“浮雕”、“通雕”、“满地”、“漆面”等多种;漆果盒也有圆、方、六角、八角、折叠等之分。这两家企业自1974年至1986年生产的漆器花色品种有20多个,近百个规格,产量达到五千多件,出口创汇35万美元,其中仅1975年出口的各类茶橱就有6万多元。“潮汕漆器”这株传统艺术之葩不该被遗忘,我们更期盼着它能在工艺美术百花园里重焕光彩!  

你是本文的第684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1-08-14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